Daddy wears a shiny crown. Papa dresses like a clown.
Daddy shows me how to sew. Papa shows me how to throw.
Daddy brews a pot of tea. Papa pours for bear and me.
Now Daddy and Papa are tucked in tight. I kiss them both and say, Night-night.
「性傾向條例家校關注組」多次去信民政事務局,反對公共圖書館內有同性戀及跨性別議題的兒童圖書,經由圖書館專業人員組成的「館藏發展會議」審議後,決定將其中7本被視為中性的圖書,以及3本被視為敏感的圖書——《Daddy, Papa, and me》、《Mommy, Mama, and me》以及《一家三口》閉架,即需向職員查詢才能借閱。
其中,《Daddy, Papa, and me》在Youtube上有一個聲音演繹版本,其實內容如一般兒童圖書,都是一些日常生活配上押韻的字詞,不過,一般爸爸媽媽擔當的角色,則改為兩位爸爸「Daddy和Papa」擔當。
作為家長,教導小朋友包容各種取向是普世價值,如其中一本《Milly, Molly and Different Dads》,內容談及小朋友在學校分享家庭生活,當中有些小朋友的家庭只有爸爸、有的爸爸需要坐輪椅、有的家庭有兩位爸爸,在這前提下,家長較易教導小朋友要接受社會的多元性。
不過,《Daddy, Papa, and me》則「開門見山」就以兩位爸爸開始,再重申,以家長角度,我們便需要引入更多前提解釋,否則,小朋友會否直接以為家庭就應該是以「兩位爸爸」來組成?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我不夠開明,不過,現時香港社會又的確未夠成熟開放。香港家長或許可以接受包容子女的同性取向,不過,我相信大部分家長未必有足夠的開放程度去從小就教育子女,同性取向是一個開放選擇。
圖書館主任職能關注組召集人劉寶珊在《晴朗》如是說:
可能在外國社會,他們的小朋友會較易理解或接受,但在中國人社會,對於大人來說我們都未READY !
也就如Youtube上另有片段,找來不同的大學生讓他們閱讀《Daddy, Papa, and me》,再觀察他們的反應。就算是大學生,當中有人接受,也有人感到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