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大學畢業典禮,學生領證書後,大聲叫口號,罵特區政府,表達對當前政治環境不滿。不少人看後,覺得香港未死,因為還有他們為公義發聲。然而,我卻看到可悲的一面。
霍布斯邦在《極端的年代》曾言,示威者只要有幾秒鐘頭破血流,出現在電視畫面,就會有整個社會動盪不安的錯覺。
誠然,學生行為,值得肯定,但是,台下反應呢?叫口號的學生,只得到零星,甚至一下掌聲,反觀對沒有叫口號,只向臺前臺後,深深躹躬的乖仔,報以雷動反應。我看到的,是香港教育界的悲歌。
台下不外乎三類人,學生親友、學者、達官貴人。沒有對叫口號學生行為肯定,家長可以理解為港豬,覺得學生不守規矩。是的,社會一般人就是希望所有讀書人,像小學生一樣,叫句口號也罪大惡極。
權貴不認同,也非常正常,我會將重點,放在學者身上。
以往,理工教職員還夠膽以接近公審形式,在台下和潘宗光校長對罵。但近幾年,各位有沒有再看到這些情況? 我便沒有。
大學按時檢討教職員合約制度,在職的教員,按時評核,只要高層不喜歡,就不獲續約,稍有超越紅線行為,便被幹掉。
能獲當局委任的校長,都是肯定會服從的,校政被這些人把持玩弄,結果,讀書人的風骨,完全不見了。
當大部分人沉醉於學生值得肯定的行為時,我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而這,是非常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