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資訊泛濫,如無其他炒作,再大的負面資訊,在網絡上的生命週期只有兩三天。最近極具爭議的議題,就莫過於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佈政府將領取綜援門檻由60歲延至65歲,也引起不少網民討論,但究竟這個影響每位香港人的議題,生命週期有多長?

提高綜援門檻 社交監測分析
我們將「林鄭」及「綜援」二詞放到社交媒體監測(social listening)系統作為關鍵詞組,分析網民在Facebook上對以上議題的討論趨勢,並以既定的情商(sentiment)關鍵字列表去研究大家對這政策接受情度有多大。雖然中文博大精深,電腦化的分析未必完全準確,但作為參考亦無不可。

負面新聞約有數天生命
從走勢圖看,林鄭應於1月7日公佈這個做法,網民只是轉貼了一些即時新聞的報道上網,或許網民仍未知道嚴重性,聲量(share of voice)很小。要相隔一兩天,當傳媒再廣泛報道,巿民開始轉發及討論,才見到聲量於1月9日突然上升,而近乎一面倒是負面情緒。
建制叫屈扯高聲量
正當巿民應該漸漸淡忘的時候,林鄭表示該方案是得立法會議員投票贊成預算案而批准的,建制派即時高調叫屈,指預算案太厚而忽略了,此說法又再度把此議題的討論推上高峰。社交媒體以多種數據指標可衡量一個帖文的影響力,為方便大家理解,我純以likes數去計算,「林鄭」及「綜援」議題由1月7日截至今天合共8日,共獲13,644個 likes。不過,此likes乃網民認同相關負面帖文,而不是 likes 林鄭提高綜援門檻。

羅致光護航 一日Likes遠超林鄭
你以為此議題的聲量再度回落至寂靜的水平嗎?原來相同的議題已變身,今天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再度為此護航,但他則指如果大家有120歲,60歲只是中年,此番言論一出,引來網民洗版。若改以「羅致光」及「綜援」二詞作監測,在Facebook上也大部份是負面情緒,短短一日共獲16,617 likes,相同議題已再一次爆發。

政府宜多透過社交監測了解民情
今次事件已比起其他政治新聞的生命週期為長,當局應當留意,否則民望或會惡化。希望政府平常多留意網民情商,並多轉換關鍵詞組合及頻繁更新情商定義列表,鋪排推銷政策前先監測有什麼字詞或內容會令巿民有負面反應,盡量避免。那麼過去一星期發生的事件,影響力亦不會如此大,只希望今次是單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