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練太極拳或兵器,
聽老師的指引,
時常會有種與練書法相通的教理。
例如用腰發力就好比書法的中鋒,
要一開始就養成良好的習慣,
以後才能打出有力道的身法及筆法。
最近聽老師教導,
雖然初學階段,
也不應在一招轉變為一個定式後,
才發覺定式的姿勢有落差,
立刻作出微調,
例如發覺肩膊用了力或沒有沉肘等。
老師說這只是表明了你明白定式姿勢的對確,
但卻無意中養成一個很壞的習慣,
就是永遠不能一招到位。
在書法的行書方面,
也有類似的心法。
行書的特徵是相連一氣呵成的筆畫,
而其中走筆的速度、
粗細大小形狀力道轉折,
均要在一筆之中完成,
並可以做出行書轉鋒、
游絲及映帶的效果。
但你看許多自稱大家的書法大師即席揮毫,
許多都有個很壞的習慣,
就是寫完一個字後,
用補筆的方式把游絲映帶出鋒「畫」出來,
這種壞習慣,
可能也可能是在學習早期所養成,
到了後來變成本能,
就成了美中不足的定局。
註:映帶,指筆畫之間收筆向下一筆起筆的筆意,而這兩筆以幼畫連接就是游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