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溫慧敏姑娘】
作者為聖雅各福群會樂寧兒童發展中心教學主任
近日社會氣氛緊張,孩子雖然正值暑假,但心情或多或少亦會受到周圍所影響。筆者相信,從小培養孩子面對逆境的能力,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裨益。
專家研究指出,抗逆力包含了三大元素:效能感、歸屬感、樂觀感。

效能感 (Competence)
效能感包括孩子的自信心、交際能力、情緒控制及解難能力等。一個效能感強的孩子懂得主動關心他人,亦能理解別人的感受。要建立孩子的效能感,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多發掘孩子的優點、擅長的地方,並欣賞孩子的才幹和能力。當孩子遇上不如意的事情,家長則變成聆聽者,與孩子分析、讓他們學會欣賞自己的同時,亦能夠接納自己的不足。
暑假期間,家長可帶孩子一同規劃家庭活動,如野外定向、離島小旅行等,過程中孩子需要計劃前往目的地的路線、亦有機會跟陌生人溝通的機會。在家中一起玩拼圖、迷宮等小遊戲,小朋友需要動動腦筋,訓練他們多角度思考,提升解難的能力。
歸屬感 (Belongingness)
歸屬感是孩子成長中重要的元素,透過師長、父母的愛與接納,能建立孩子自尊、自信。家庭是一個避風港,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孩子可以稍作休息,然後再支取力量面對各種挑戰。要建立歸屬感,多花時間陪伴子女是十分重要的。家長可多關心他們的需要,並給予適當的空間讓孩子探索,適時的擁抱和鼓勵能夠讓孩子感覺被重視。父母與孩子的關係越好,他們的歸屬感越大,就越有信心面對未來的挑戰。
透過一起閱讀繪本和玩桌上遊戲,可以加強親子間的溝通和互動,父母能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家長不妨善用這個長假期,多陪伴子女做他們喜歡的事情。
樂觀感 (Optimism)
每人都會遇到挫折,孩子亦不例外。不少孩子面對失敗便很容易放棄,並把責任歸咎於自己。例如,孩子會說:「今次考試成績唔好,應該係我上堂冇留心聽書。」這個時候,家長可先欣賞孩子的努力,並作出適當的鼓勵。如對孩子說:「媽媽好欣賞你有努力溫習,今次考得唔好唔緊要,我相信下次一定會有進步!」家長可教育孩子正面、樂觀地看待每一件事情,即使失敗也不代表世界末日,好好調整心情,為下一個目標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