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免費派發的「銅芯抗疫口罩」是由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The Hong K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extiles and Apparel, HKRITA)負責統籌。特首林鄭月娥周二(6日)發布銅芯抗疫口罩的車衣工場,外界一度質疑口罩衛生問題,研發中心周三(7日)帶傳媒參觀口罩消毒和包裝工場,中心租用了龍達紡織有限公司位於大埔工業村的消毒無塵間,以臭氧消毒。
中心業務拓展總監陳慧欣帶傳媒參觀龍達紡織位於大埔的消毒無塵間時,被問到為何選擇「龍達」,陳說:「喺香港其實好難搵到臭氧的配套,我哋即刻過來睇。本身龍達做Billie個項目(2018年,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與龍達紡織成功開發紡織品循環再造系統The Billie System),本身係我哋幫佢做研發,咁我哋知道佢有臭氧已經Ready,所以就同佢洽商。」

林鄭月娥參觀銅芯抗疫口罩位於荃灣南豐紗廠的生產間,但照片中工人未有穿上防護衣,工場亦不是無塵消毒間,引起大眾安全顧慮。研發中心今日隨即開放傳媒參觀口罩的消毒工序,陳慧欣說,在香港生產完成的口罩會送到大埔工場進行消毒,先由臭氧機進行消毒大約一小時,「呢到臭氧係成個口罩,包括濾芯消咗毒先入袋」。
被問到車衣工場的工人未有戴上手套,是否沒問題,陳慧欣解釋,口罩部分布料很薄,如工人戴手套車衣會有難度,而車衣工工作時會戴口罩和消毒雙手。


消毒完成的口罩,就會由輸送帶運到無塵間包裝。無塵間包裝工人分兩更,每日運作16小時,每更約35人,他們進入無塵間前須量體溫、穿上全套保護衣、頭套、手套及鞋套,再經過正壓房間噴氣,進入無塵間,每小時會換氣15次。工場每日可包裝7萬至8萬個口罩,現時已有200萬個口罩完成消毒和包裝。另外,承包生產口罩的晶苑國際集團,位於越南的生產線,部分口罩會在當地一併進行消毒,再運到香港。
外界亦質疑銅芯口罩內層或含有氧化銅,陳慧欣解釋,口罩表面是銅紗和中間濾芯的銅粒,體積相對較大,不會被人體而吸收,「所以大家唔需要擔心係毛孔,入到去身體的血管。」

翻查資料,龍達與HKRITA在2018年成功開發紡織品循環再造系統The Billie System,每日可處理多達3噸的廢舊紡織品轉化成高質量循環再造纖維,其後再與其他原生纖維混合生產,製作環保紗線。這個系統特點是不耗水,紡織廢料消毒的過程會使用臭氧,而臭氧最終亦會分解為氧氣釋回大氣當中。林鄭月娥在2018年就出席了龍達環保紗廠開幕儀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