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獨立live show 在2020年靜了好久,有好多演出都改為網上播放、取消或延期。6月20日是Music Surveillance Archive 香港首個獨立音樂數碼影像資料庫的private launch party。當日共有3個演出單位,90後唱作人木子Lili Forest是其中之一。
好耐無睇show的大家都過了一個愉快的晚上,見見老朋友或有些新相識。木子在演出過後說到自己的名字改動(演出時大家的認知還是Mukzi,演出後聽到改名都有點意外),和製作了一隻新cassette。於是相約木子出來,見面聊天。

關於「改名」
最初最初的名字是叫「木子先生」的,後來覺得被人叫自己做「先生」有點怪,於是就只用木子,英文名就直接用木子的拼音Mukzi。
2019 年去到英國演出時,發現有很多人都不能讀到Mukzi,不能發音。於是就覺得,如果想接觸到更多外國觀眾,有一個他們讀到、記到的名字會更好。於是就用回以前用過的Lili Forest。係一個好實際、由function出發的原因而改英文名字。
其實不斷改名,多多少少都代表我在不斷尋找自己。
木子and the Island 的「the Island」又是甚麼呢?
好多人可能會用「歌手and friends」,但我想他們可以有一個身份,可以有一份屬於自己的一件事,好像夾band,會更開心。同時我又繼續主導整個創作和音樂方面,又避免了一些「夾band」的問題,但又有一隊band是自己的固定班底,在現場演出時可以support 到自己。
中文的木子會繼續,英文就定了下來,是Lili Forest。the Island 的成員都在固定班底中不時輪流演出,木子and the Island 都會繼續同台演出。木子的個人首張單曲,歌名正是叫《Island》。
這首歌是講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要起橋、起路、坐船,才能夠跟另一座島溝通。人是一個島連一個島,如果那些橋或路斷了,我們又變回一座孤島。
《Island》
關於現場演出
在很多名字中都有一個共通點,都是跟大自然有關。以前在戶外演出時聽過木子的歌聲,他的聲線有一種穿透力,感受到淡淡的溫柔和善良,在草地和陽光中聽到,覺得挺適合。相隔有兩年,在private launch party 再次聽到木子的歌聲,覺得他不同了,音樂中多了點自己、更實在。
「是aura不同啦。」木子聽到我說他的歌聲不同了,邊點頭邊認同。
以前在不同演出後都會有人來讚我呀、可能在獨立音樂界有好多人識我呀,但其實我都不是特別開心。可能會在讚的那一刻開心個一秒,然後就不會持續。我以前會追band show,超喜歡觸執毛。到有機會跟主音阿水同台演出的時候,我竟然無開心的感覺。就知道自己有事啦。
後來發現自己一直以來都在尋求別人的認同,但要自己真正快樂,是要自己接受自己、自己認同自己。以前出show唱歌,好多時都會當成一個task,像完成一份功課或一個工作。
我在不斷思考自己的音樂到底是甚麼,自己唱歌是為了甚麼,我的音樂有甚麼意義⋯⋯現在會覺得mission不同了。
做音樂、藝術、或文化之類的,都是在販賣情緒或一種情感,你是去觸動人。特別是現場表演唱live,可能是很短的一首歌,但在那一首歌中,令人暫時忘記現實,可能給人一種動力、安慰,或透氣位,甚麼都好,就是在那個演出中令人離開現實,歌完了就醒了,大家就又回到原本的生活。
只要有人喜歡聽我的音樂、接受一種好raw的emotion的表達,我就覺得是值得的。
《Still Lonely》木子跟「瞬.樂團Ensemble Transience」的cross-over,2019年8月「雜秩亂序- 盛夏音樂會CHAORDER - Summer Concert」的演出。

小學時曾聽過一陣子cassette,但很快已全身投入CD 和數碼年代,家中已沒有了cassette 機。為了聽到木子的作品,先是跟朋友借了家用cassette 連CD 機,但聲量不夠,聽不到錄得較細聲的demo;學校的Music Library 因疫情關閉了於是也不能借用media system。最後要拜托另一musician 友人,借來了他的私伙equipment。
由收到那日起計,過了9天,終於聽到cassette,後來跟木子說,在製造一個experience 給聽眾方面,很成功。
關於音樂創作
因為家庭成長的背景,爸爸在小朋友時要求好高,我又不懂表達自己,情感上都習慣了壓抑。唱歌創作是很好的舒發。我的歌好多都是因家人或家庭而寫的,情感的舒發,例如媽媽好早過身了,有些說話已沒有機會講。
跟其他人寫歌有點不同,好多人是將音樂和歌詞分開寫,可能會先作曲後填詞。我寫歌是melody & 歌詞同步的,直覺式或即時的情緒,自己一唱出來就成歌。不過最近都嘗試另外的routine,嘗試另一些角度,將一些畫面整理好。如果自己無情緒就寫不到歌這是不行的,會嘗試另一些方法。
我覺得創作或寫歌,都需要有一種痛苦來推動。我不鼓勵沉迷負面情緒,但是真的,痛苦會推動創作,有好多經典的、多人認識的音樂,都是源於痛苦。可以是回應大環境的,可以是個人的,但都有一種痛在裡面。
《What A Shame》,剛剛在7月15日推出的新單曲
Demo Cassette 中共有8隻歌,第一隻就是《What A Shame》。見面當日就跟木子討論了一陣,到底應該為新single 選哪一張相片。之後應該會一隻隻的推出;在很多歌曲中,木子都會用上小時候的相片,或跟家人的合照。想聽到更多新歌,可留意木子Lili Forest 的網上平台。
IG:http://www.instagram.com/liliforest.mp3
YouTube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