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有跡象提升對台灣待遇之際,7月就任的台灣駐美大使蕭美琴Twitter上標註「Taiwan Ambassador to the US」(台灣駐美大使),被台灣傳媒報道為「正名」,甚至有網民推測是否台美正式建交。
不過,眾新聞查核早在蕭美琴到任之前,台灣駐美國經濟文化代表處在官方網頁及Twitter已多次交替使用「大使」及「代表」稱呼台灣駐美代表。
單計台灣駐美國經濟文化代表處的Twitter,過去歷年11次以「Ambassador」稱呼前兩任台灣駐美代表沈呂巡及高碩泰,最早一則的推文是在2014年。

值得留意的是,以「大使」稱呼的場合不涉及美國聯邦或者州政府官方,但台灣駐美國經濟文化代表處在本身網頁部分官式行程中提及「大使」,例如2017年訪問時任佐治亞州州長。
這種交替稱呼台灣駐美「大使」與「代表」的原因,源於台灣〈駐外機構組織通則〉。根據規定,有邦交的國家則設大使館,無邦交的國家則設代表處。在2012年總統馬英九年代通過的〈通則〉,則劃一對內稱派駐外地者為大使。
台灣外交部當時發新聞稿說:「駐外大使或代表在外都代表中華民國,不論是稱為『大使』或『代表』,對內都是我國派在當地之『大使』,代表我國行使職權。實務上,駐外人員派駐非邦交國時,外交部仍將考量各國實際情形,因地制宜核定適當名義對外,例如派駐無邦交國之『大使』,仍以『代表』名義對外洽公或與駐在國接觸。」
總統蔡英文周日回應說,蕭美琴帶領駐美代表處全力向前衝刺,不論蕭美琴的頭銜是甚麼,都會抱持為台灣努力,跟美方保持最好溝通狀態。
當事人蕭美琴周日深夜在Facebook回應說,不忍讓支持者失望,但澄清跟美國政府機關互動的正式職銜還是「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並提醒這是「私人推特」。
不過,蕭美琴也說:「實際工作跟各國使館沒什麼不同,甚至因台灣處境艱困,我的工作量以及跟美方互動頻率比其他國家大使的業務還要多跟複雜;因此,ambassador 不但是對我現有工作的形容詞,事實上也已經成為許多美方各界友人稱呼我的方式。」
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歷年11條Twitter推文以「大使」形容駐美代表:
2014年
https://twitter.com/TECRO_USA/status/505464439890407424
https://twitter.com/TECRO_USA/status/524926221553905666
2017年
https://twitter.com/TECRO_USA/status/903646893607051264
2018年
https://twitter.com/TECRO_USA/status/983793763846729728
https://twitter.com/TECRO_USA/status/986395980344918016
https://twitter.com/TECRO_USA/status/1010174701266587648
https://twitter.com/TECRO_USA/status/1016424457299058688
https://twitter.com/TECRO_USA/status/1051977234607628288
2019年
https://twitter.com/TECRO_USA/status/1093329691900022785
https://twitter.com/TECRO_USA/status/1128451798442733568
https://twitter.com/TECRO_USA/status/1137137303699087360
https://twitter.com/TECRO_USA/status/1138572137055211521
https://twitter.com/TECRO_USA/status/1144798265575186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