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大幅刪改通識科(Liberal Studies),包括取消現行的1至5**評級,改以「及格」與「不合格」評級;亦會刪減約一半內容,加入學習基本法、憲法,國家安全等。有升學顧問指,部分頂尖海外大學對通識科成績有一定要求,相信院校未來會修改評分機制,或不會再考慮通識科成績;另外,由於文憑試運作的時間不長,外國大學本身對文憑試看法已有保留,如今再有改變,對方需要時間接受。

升學顧問中心英識教育執行總監陳思銘指,以英國為例,大部分大學都不會特別看重通識科,但一些較著名的大學如倫敦大學學院(UCL)、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愛丁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倫敦國王學院(KCL)等,都會要求通識科成績需達到至少3或4等級。如今通識科由原來的1至5**評級改為只分合格與不合格,所有大學都需要重新制定其評分機制,評估如何考慮通識科的成績,很大機會以後都不會考慮通識科成績,惟最終影響仍需視乎大學決定。
香港中學文憑試由2012年才開始運行,陳思銘指,文憑試運作的時間不長,外國大學本身的看法已經有保留,對文憑試的成績要求較以往高考為高,如今再有改變,固然不是件好事,「你每次改革,人哋都要時間接受、調整。」
教協質疑未有依正常程序改動
教協會長馮偉華形容,是次大改動背後無充足理據,亦與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今年9月提交的報告大相徑庭,質疑局方是出於政治動機,以政治凌駕專業判斷,對教育界造成很大衝擊,亦擔心影響文態試國際認受性。
教協副會長兼通識科教師田方澤批評,新高中通識考評模式推行十多年,如今教育局「用十分鐘摧毀十幾年建立嘅心血」,行內老師都感到憤怒及沮喪。他引用教統局2005年一份報告書,局方曾指「及格/不及格」評分安排,會妨礙該科建立認受性、妨礙文憑試在國際上得到認可,以及不利於認真修讀該科的學生,批評局方現時在沒有諮詢業界、沒提出學術理據的情況下,「自己推翻自己」,明顯是政治決定。
教協副會長兼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質疑,局方此番改動未有依正常程序,經課程發展議會等討論,亦沒有跟從小組報告建議,就在短時間內醞釀如此大幅度的改變,促請政府公開有關轉變的理據。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早指,通識科加入內地考察,並不計入公開試分數,又指當局不能迫學生到內地,對於如何實際推行,仍有等課程發展議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