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唐冬兒】
作者為香港市民,政策觀察者
大家有沒有想過在後疫苗時代,部分疫苗接種者仍要面對出入境限制?部份國家或地區仍會對低效疫苗的接種者維持檢疫措施呢?
萬眾期待對抗新冠病毒的疫苗終於在11月尾面世,現階段已完成三期臨床測試的有Pfizer (兩針有效率達95%),Moderna (兩針有效率合共95%) 及Oxford-Astrazeneca (因應不同劑量有效率介乎62%至90%) 。另外,俄羅斯疫苖Sputnik V亦在第二期臨床測試中取得91%的有效率。至於中國疫苗,國藥(Sinopharm)在最近一次公報的數據中顯示79%的有效率。而另一款科興(Sinovac)則一再延遲公報測試結果。觀乎以上數字,似乎有效率達9成或以上的疫苗才可以在疫苗戰上佔一席位。

隨著英歐美民衆相繼開始接種疫苗,2021年中後期西方世界可望逐步放鬆大部份防疫措施,包括禁飛及14天檢疫,屆時英歐美旅遊業及商業活動將有望局部恢復。那麽,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商務往來頻繁的香港在疫苗問題上又會何去何從呢?
兩週前政府交代疫苗訂購事宜時訊息混亂,科興疫苗在缺乏測試結果的情況下仍獲政府納入為接種計劃的疫苗之一,並一度提到市民接種時不能選擇疫苗的種類,說法令人嘩然,表明拒絕接種的大有人在。
事實上,已有個別學者擔心採用高效疫苗的國家或地區未必會承認低效疫苗,故此未必會讓低效疫苗接種者自由進出邊境,這也是旅遊氣泡在後疫苗年代的進階版。若然中國疫苗的有效率遍低,又或者在測試過程中不符合國際標準,香港人能夠對國產疫苗say no 嗎?若不能say no的話,那就意味著中國大陸及其他採用中國疫苗的地區如巴西、土耳其及部份中非國家,將會是港人外遊的有限選擇了⋯⋯ 如果背靠祖國的代價是不能再面向世界的話,香港人會接受嗎?
誠然,這些問題都是建基於一連串的假設之上,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港人對中國疫苗以至政府施政皆缺乏信任,預計未來兩個月疫苗採購這個議題將引發更多激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