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這樣總結近代國人貧困的原因:「近代以後,由於封建統治的腐朽和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政局動蕩、戰亂不已,民不聊生,貧困的夢魘,更為嚴重地困擾著中國人民。」
他又指中共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人民謀幸福,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團結帶領廣大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實行「耕者有其田」,幫助窮苦人翻身得解放;改革開放以來,中共團結帶領人民大規模、有計劃、有組織的扶貧開發,著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偉大成就。
政治學者吳強認為,講法迴避了中共建政頭30年多場政治運動帶來的影響,反而中國大量農村貧困真實的原因,恰恰就在於一浪接一浪的政治運動:
「1949年之後的30年,中國對農村人口的綑綁,通常所說的城鄉二元體制以及當時推行以工業化主導的工業化策略對農村的剝奪剝削,如1958年的三面紅旗,大躍進,搞集體公社造成三年饑荒以及後來的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政治動亂造成的大量的貧困。」
他又指出該說法亦在掩蓋市場經濟,改革開放期間,貧富分化所造成大量的貧困來掩蓋中國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分配正義的不足,「掩蓋過去70年中共領導下造成貧困的直接原因,轉為歸咎到半分裂半殖民受到國際孤立等等這些因素,這些都不足為信的。」

不過表彰大會上,當局更大篇幅著墨在中共十八大來的扶貧措施以及取得成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形容這場脫貧攻堅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惠及人口最多,「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親自督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引。」

吳強指過去8年當局對整個幹部官僚系統動員,相當於一場政治運動,將解決貧困歸功於中共的領導,中共的組織體系,有助確立習近平權威及地位:
「最後不僅是幫助習(近平)確立他的絕對權威,把扶貧當作是黨對貧困人民的一種市恩,通過這樣一種賜予式的扶貧,確立他個人的一種卡里斯瑪(Charismatic)的地位,為明年的二十大做準備,這是他的二十大上,必須大書特書的個人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