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價格[1]在過去十年裏的跌幅真的令人咋舌。2006年6月每桶油價曾高見156.62美元(見圖一的紅箭嘴),但上周五的收市價只有45.87美元(見圖一的藍箭嘴),亦即下跌了超過七成!若然大家在2008年5月聽從了當時高盛的評估——油價可能會高見200美元一桶(見圖二),進而買入了石油股或期貨,如今的損失便會十分慘重。


筆者翻開這筆舊帳,只是希望再次提醒大家:要捕捉資產價格的短期走向,基本上是一件接近不可能的事,因為連富可敵國的投資大行的評估也尚且可以如此失準,更可況是我等泛泛之輩。一個較易掌握及較可靠的方法,其實是透過捕捉一些中長期趨勢來作投資部署。
以石油價格為例,國際貨幣基金會前副總裁朱民上周三便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了一個對往後國際石油價格甚有影響的中長期趨勢,很值得大家留意,可惜絕大部分本地媒體對此均沒有報道。
朱民指出,隨著交通運輸工具,特別是車輛再不以燃油作為引擎的動力來源,石油時代的最後一頁將會到臨!
他指出,電動車輛的出現將會徹底改變石油市場的面貎,因為全球的石油需求量有近半是用於驅動路面交通工具。以美國為例,這方面的比例更高達三分二!
大家可能會問:電動車輛所用的電力,也要靠發電廠燃燒原油來提供,這樣一來原油需求豈非仍然會存在?朱民的答案是,隨著能源市場近年所興起的潔淨能源革命,發電廠將來會愈來愈多使用例如天然氣、太陽能、核能等清潔能源。
此外,或許大家會質疑:電動汽車短期內能否迅速地取代傳統的內燃引擎車輛?朱民援引了彭博新能源財經報告作回應。該報告指出,到了2040年,電動車輛會進佔全球汽車總數的四分一!而石油出口國組織去年發表的研究也指出,到了2040年,電動車輛的市場佔比也會從去年的6%大升至22%!
今年五月,國際貨幣基金會曾發表如下令石油出口國震慄的研究結論:—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oil as the main fuel for transportation could have a much shorter life span left than commonly assumed. In the fast adoption (of electric vehicle) scenario, oil prices could converge to the level of coal prices, about $15 per barrel in 2015 prices by the early 2040s. In this possible future, oil could become the new coal."
資料來源:IMF Working Papers—Riding the Energy Transition : Oil Beyond 2040
其意思是指,「我們的研究顯示,石油作為交通工具主要燃料的時日,可能遠較一般的估計為短。在(電動車輛)獲得快速採納的情景下,油價可能降至與煤價相若的水平——以2015年的價格計算,到了2040年,油價會約為每桶15美元。」
事實上,國際能源署(IEA)上月公布的電動車研究顯示,直至去年底,全球的電動車數目已達到2百萬輛,而5年前的數量則接近「零」!若與2015年比較,也增加了六成!(見圖三)

同一時間,電動車輛生產商今年以來的生產步伐也明顯加快了,例如,歐洲豪華汽車生產商沃爾沃(Volvo)本月5日便宣布了,兩年後,旗下所有的車輛將會配備電動引擎!(見圖四)

這解釋了為何石油價格會持續弱勢。往後大家若要掌握油價的真實走勢,再不能只盯著石油出口國組織的產量變化,因後者即使願意大幅減產也改變不了電動車輛正毀掉石油第一大用家市場的事實。
作為散戶,大家要懂得趨吉避凶,千萬不要以為經歷過大跌的油價已屆撈底時。以此作短炒,或許還有一點理由,但若作長期投持,那恐怕會是愈揸愈縮的資產。
註[1] :上文全是援引美國西得克薩斯基中間原油(WTI)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