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zu薯伯伯・旅遊寫作人】薯伯伯為最早一批在網上連載遊記的香港人,多年來足迹遍佈歐、亞多國,在喜馬拉雅山麓、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生活。著有《風轉西藏》、《北韓迷宮》、《西藏西人西事》及《不正常旅行研究所》,分別在香港、北京及首爾出版。 作者 Facebook:https://www.fb.com/pazukong; Patreon 頻道:https://www.patreon.com/pazu
【Carrie媽媽・養兒為樂】小時候夢想當職場女魔頭,霸氣地一統江湖,但英雌難過兒女關,生下兩個寶貝女兒後,甘願退隱江湖,當上全職媽媽,展開生活嶄新且豐富的新一頁。
【R-Connect 難民在線】R-connect是聯合國難民署的社區伙伴計劃,旨在發起社會各界對難民的關注和支持。聯合國難民署致力保護和援助逃離戰爭和迫害的人。自1950年以來,幫助數以千萬人找到安全並重建生活。
【a. Tam・五十步】五十步笑百步—— 是他也是你和我。
【一名紐約律師的雜記】FB:https://www.facebook.com/nylawyernotes/
【一悠・到此一遊】喜歡談古論今,也常談股論金。心理、鋼琴、股票、教育,交义感染,交流一下。學歷: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研究院教育文憑,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碩士(堅有證書㗎,卻無野雞大學博士,也不必請律師去找證書)
【一點・一點故事 】香港雙語媒體頻道。有你多一點。Your dot to mine。網址:http://little-a-little.com
【一個律師的筆記本專欄】作者本名陳怡凱,為臺灣執業律師。
【一珏・京城歲月】作者分別在香港、英國和北京長時間生活過,曾在英倫修讀戲劇、舞台管理及語言學,過去曾有相關工作經驗,現已從職場退休,過著慢生活,閒暇喜歡寫寫文字喝杯小酒。過去二十多年在北京的生活點滴,寫成文字。所見所聞,風花雪月,雲淡煙清,過日子,不較真。
《大學線月刊》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出版的中文學生實習刊物,內容以時事及校園生活為主。自1995年11月創刊,至今超過20年,除暑假外每月出版一次,由十一月至翌年五月兩學期共出版4-6期。本刊由本院不同級別的同學負責組織﹑策劃﹑執行和出版。除了網上版(http://ubeat.com.cuhk.edu.hk/),印刷版會放在各大學校園免費供師生取閱,同時也郵寄給各大學的主要教職員、全港中學校長、中學圖書館、公立圖書館、政府部門、新聞傳播機構及社會領袖等,並歡迎各界人士訂閱,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工黨有Say】我們期許實現一個財富資源公平分配和共享的公義社會,任何人不會因貧富、性別、殘障或種族而遭到歧視、剝削或壓迫。我們期許實現一個充分體現人民政治和經濟民主權利的社會,人人可在政治選舉、政策制訂、經濟發展及城市規劃等領域,行使平等參與的民主權利。我們期許實現一個尊重環境、珍惜資源,讓我們和下一代能生生不息生活的永續社會。 工黨相信,歷史是由人民譜寫。
【子亮・跑足全程】傳媒自由人、體育公關。跑步與睇足球,不少都市人最愛;人到中年,感恩體力猶在,先能夠每天不停穿梭,在最愛中打滾。運動,激動人心,千百樣好,慶幸能月跑二百公里以上,希望將足球同跑步兩種感覺混在一起,公諸同好。
【王永平/不平則鳴】1948年生於香港。香港大學主修經濟,1969年畢業後短暫任職商界。1973年加入政府,歷任駐關貿總協定(GATT)、國際貿易組織(WTO)香港常任代表;民政總署署長、教育統籌司。1997年香港回歸,獲委任為教育統籌局局長,後任職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工商及科技局局長。2007年退休後,在報章撰寫評論文章及主持電台時事節目,又曾執教鞭,任城大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客座教授、港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名譽教授,現為職業訓練局顧問。著作有《平心直說》、《不平則鳴-王永平論政》及《通識思考,時事點評?》。
【太極聯盟義工隊】鑑於疫症在歐美等國大爆發,政府封城、停擺工商業,大大打擊經濟及甚至禁止市民出外 ; 居民被困在家,影響生活及情緒,「太極聯盟義工隊」在中國文化基金會的支持下,發起拍攝短片教授家居強身運動以助抗疫。此系列共有八條影片,由教導《太極拳行功心法》的曾玉梅師傅,及自創《太極煉丹功》的蕭煒彬師傅作示範導師。歡迎熱心服務的太極界朋友加入「太極聯盟義工隊」請WhatsApp5115-9954查詢。
【公民數據CivicData・數據說故事】資訊科技和大數據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近年世界各地都開始思考兩者在社運發展、民主進程可扮演的角色。透過與積極推動社會和民主發展的人士對談,我們希望與香港人一同探索,並大膽想像我城的未來與願景。
【王浩鈞(佛前一丁)・天上人間】隨着數碼軟件科技的進步,數碼水墨畫已越來越成熟。傳統藝術與新科技的結合,舊日的情懷放在今日生活裡面,就是「天上人間」水墨漫話的新嘗試。
【毛來由・港事尋根】毛來由,香港史研究者,正研究二十世紀香港政治及社會史。希望一生都以歷史為業。
【不才・就是不才】學海無涯,回頭是岸。結果…
【方立言・財金大觀園】土生土長香港仔,機緣巧合下闖進跨國私人銀行,與一班「藍血人」共事。每天迫地鐵上班,卻為乘私人飛機的富豪巨賈管理財富。走遍歐、美、中資大行,道盡紙醉金迷背後的光怪陸離。
【王亞樵・異話筆說】新界居民,鄉事異類,不做土豪,不怕劣紳。手執筆桿子,道出社會事。
【不無・即使徒勞】中六學生,愛讀中史,先是發現歷史改變不了現實的怪誕,然後發現香港的現實或者容不下歷史的全部。即使最後徒勞,也希望永遠不要無動於衷。有力無力,總是有很多大膽的話,希望來得及慢慢說。
【尹瑞麟・双修集】港大社會科學士、日本上智大學碩士、曾駐東京長期供職國際政府組織、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大中華區總監、前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
【王浩鈞・荒腔走板】專業插畫師,《溫暖人間》雙周刊專欄作者,註冊催眠治療師。「荒腔走板」文章基本上是雜談,範疇包括哲學、科學、藝術、心理學、宗教等角度切入日常生活中。歡迎聯絡:[email protected]
【 牛媽媽/Madam N 】曾從事新聞傳媒和公關工作,討厭造作、空洞、虛假的文字,希望用文字來說出真理和平衡心理。 Madam N strives to defend words from being a tool to lie, but to spread the truth.
【心義・暴大女抗爭日常】達成心願,進入暴大,繼續在荒誕生活裡,發揮微小力量, 「不被苛政所惡佔據,不作謊言傳聲者」。本專欄由2020.8.29更改名稱,前稱【中學女生抗爭日常】(去年夏天之前,我是一個只識考試,打籃球,追韓星金宇彬的傻女生,但去年6月9日後,我好似變咗......)。
【心理輔導系列】我們相信若更多人認識和接納心理輔導的服務,香港會更好。
【中產平民・平民平論】 一個被認為是又自以為是中產的平民百姓。在香港,中產,活不好,但死不了 。 中產收入,平民生活模式,是可悲,是可笑,更是現實 。不信政府,也不信政客, 最可信的其實是自己。寫專欄不能改變世界,但至少能保留發聲的機會。
【石賈墨・逸議漫漫】在德港人,居德近十年。遙望香港經歷若水之夏,在德國變成勇武,從工程師搖身一變成為全職德語補習導師。希望有一日可以建立一間黃色補習社,創出「香港人德意志黃色經濟圈」。
【古華多羅・墨鏡外望】墨鏡外望,仍舊失落。 香港土生土長80 後,信耶穌。自幼雜學,多嚼不爛。由中學讀歷史,大學讀電腦和商學,又旁及神學、哲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本來繼續日日做打工仔,但近年怪事頻生、邪風歪理當道。本著"I have a voice"的先知精神,決定要 make my voice count。在這亂世雜音中(自詡)貢獻一下「正能量」。
【毛然・余見・徹國嵐/幗嵐・必有我思焉】三人行,又中又英,隨寫隨感;或許不倫不類,但必有我思焉。
【世藝・國金大勢】大家都在說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若然這是真的,國際金融大勢必然會備受香港媒體關注,可惜翻開各大報章,國際金融新聞差不多毫不例外只有配角的地位,更多的是誤盡蒼生的六合彩式港股推介。盛蒙眾新聞厚愛,姑且勉力一試,希望能幫到大家掌握金融大勢,進而管好大家的口袋!
【田北辰專欄】田北辰為立法會議員、實政圓桌召集人。
【安裕・談天】天下之間事,點與線交織。世事往往有著一條看不到的線聯繫起來,或古或今,或中或西,巨量資訊的世界帶來對人情世故的另一種閱讀。
【好好故事】屬於香港的故事,品人,品生活,細意感受,慢慢回味。 好好品網站:http://hohoban.com.hk;好好品Facebook:www.facebook.com/hohobanhongkong/
【江丕盛・信 @公共】Quest Institute主席,前香港浸會大學系主任、教授;前中國神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88年10月從新加坡到香港任教,一晃逾卅載。古人以30年為一世,我在這塊土地上竟生活了一世。情未變,依然深愛香港,只是萬分感慨,她不再是我所認識的香港。不是沒有機會,但從未曾考慮過離開香港,我已屬於這地,不會離開她。
【仰止・惡質世界】我拚命張開眼睛,黑暗還是黑暗本身,這個世界本來便是一片闇黑,因為我們的祖先發明了鑽木取火,於是黑暗中就有光了。我在這裡想燃點小小星火,不期望能燎原,只想帶來螢光點點。人們都說現在是個惡質的年代,我認為無所謂惡質,找尋惡質中的優質,是我的心願。
【安思危・青萍之末】港產專業膠,左右同體,藍黃交織,在巨變年代中,以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有備無患,作為快樂之本。
【亦鋒・場邊小語】資深傳媒工作者。
【向飆・歲月無情】我出生、長大在印尼雅加達,父母和祖父母都與我一樣在印尼出生長大,因此我們是三代的印尼華裔。只有我的曾祖父才是廣東梅縣務農的中國人,因家鄉困苦而出洋到南非的毛里求斯謀生後來輾轉到印尼居住營商。直至培養了我父親經商後才離開印尼回鄉居住安享晚年。我從小就愛讀書,除了學校教育外,還酷愛讀課外書,但都是1949年以後中國出版的書籍。楊沫著的《青春之歌》印象最深也最受影響。我在大學親身經歷了當年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出名的造反派骨幹。1968年大學畢業我被分配到河北滄縣工作(再教育),1970年在這家小型車具廠被民兵連長在我頸上掛了很重的鐵環批鬥,一掛上去就流了一身血,有工人偷偷飛奔隔壁把解放軍(8341部隊)叫來救了我。於是我在工廠善良的黨委書記支持鼓勵下申請出國,3個月後獲批准出境到澳門。 1971年從澳門坐漁船偷渡到香港生活的我曾回到印尼工作生活,在當地的報紙雜誌出版公司做過打字、記者、編輯。晚年選擇住在香港。
【任美貞專欄】作者為資深記者,早年跑政治新聞,93年轉做財經分析,享受至今,尤喜觀察中國與及深扒招股書和年報。她曾任《信報》記者、《香港經濟日報》副總編輯及《南華早報》專欄作家。
【任志剛・任總觀點】任志剛1993至2009年間出任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2017年,特首林鄭月娥委任他為新一屆行政會議成員。本欄文章轉載自任志剛網誌:Joseph Yam's Blog。
【伍成邦・樂活紅塵】 我的生活,偶有各種悲憂苦惱,貪求渴望;但亦相信,念隨心生,境隨心轉;透過觀察、思考和練習,亦能獲得平靜、喜悅和自在。如果,您有值得凝望的故事或有樂活紅塵的方法,歡迎與眾分享 [email protected]。
【伍麒匡・伍麒匡專欄】香港土生土長的人,就讀於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關心社會,熱衷於研究各樣文化及現象,熱愛研究韓國文化。
【吳崑玉專欄】吳崑玉曾任職於公關公司與媒體,親民黨文宣部前副主任,現職專欄作家
【利世民・義利之辨】政府是必要之惡,群體是自由組合,個人才是社會最基本元素。義利之辨,要點在於「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一句;粗略翻譯作白話,意思指「當權者與民爭利,大家都輸」。
【李芄紫・帶刺的香港正評】芄蘭之支,是一種帶刺的小花;紫氣東來,卻是吉祥的象徵。這說明,美好的東西都帶刺。評論也是一樣。
【吳尚水・the shape of water】You must be formless, shapeless.
【阿比・安全堡壘Security in heart】有一種來自內心安全的力量,可以建造並協助發展個人潛能。親密關係的支持管道,是安全堡壘的精髓。筆者是保險從業員,相信每個人都是珍貴和無價的,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沒有任何代替品,也不能被任何東西、任何人替代。「看人好處,記人長處,幫人難處」是筆者的格言。希望讀者如您能發現自己的長處,接納並肯定自己存在的意義。歡迎聯絡:[email protected]
【李開步・主觀角度】於理想及生活中掙扎的新聞從業員,旨在透過網絡世界道出不同的聲音。
【吳若琦專欄】吳若琦在女拔萃和英國牛津大學讀書,過去10年在大陸媒體公關領域工作,最近回港,教授英文寫作和撰寫周易題材小說,餘下時間還用中英文寫作有關中港關係的文章。可以通過[email protected]跟她聯繫。
【社總觀點】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的目標,總的來說可概括為「團結同工、爭取權益、改善服務、支持正義」四句說話。在過去、現在及未來,都指導著「總工會」的工作
【李銳華・地球公民】筆者先後旅居於地球上的香港、美國、英國等地。平日喜歡「不務正業」,關心專業範疇以外的環境保護、公共廣播、普世價值等議題。有份在香港發起 2007 年的「撐港台運動」(現在改稱「撑公共廣播運動」)和 2009 年的「魚翅婚宴,人情七折」運動 。畢業於香港慈幼學校、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於後者取得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哲學博士學位,並曾短期任教。
【阿水・阿水雜文】香港出生。自初中,愛看報紙;成長後,喜追新聞。大學時在電視見證香港主權移交。本想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唯人在職場,小心謹慎,有個別號,也無傷大雅。
【良野村・Village in the Field】以村的聚落精神,共享智識,從地景、生態、保育、文化、永續農業、里山倡議和建築規劃等角度,為香港鄉郊發展尋找出路,延續良田山水。
【李鴻彥・數味人生】跨媒體傳媒人,由報紙雜誌的幕後,走到電台、電視以至社交媒體的幕前,習慣以數字看故事,也請用數字說服我。現為ASIAM數據分析及策略總監。
【沉默是銀專欄】雖然古語有云「沉默是金」。但作爲有良知嘅人,生於亂世,就有種爲時代發聲的責任。
【低碳想創坊】 (香港註冊慈善組織編號:91/13600)低碳想創坊為創立於2015年的獨立非政府組織,成功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一千四百五十萬港元,推展「賽馬會低碳創聚」,是香港首個培育綠色初創企業的計劃。低碳想創坊的使命是促進年青人創造切合本土需要及全球挑戰的創新方案,回應氣候公義、減低碳排放、資源保育,以及氣候調適的策略,以行動實踐和增強抗逆能力。低碳想創坊的具體工作包括:培育香港及中國的青年以創意、教育及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建立關注氣候變化的社群;促進跨界別持份者參與以方案為本的決策過程,以及提高公眾對氣候變化議題的關注和認識。
【李林風@De Tesla・致:疫症蔓延時的XX】遇過很多身陷困苦當中卻無力把那種困苦言明的人,一但有人可以用文字說出他們的心聲,他們便會感覺到治癒。因此我甚願每天都以一篇文字為無聲者發聲。
【岑家雄・孺子牛語】岑家雄,為首名獲頒「環球養老產業拓荒者」 (Global Ageing Trailblazer) 的資深註冊社工。一直以魯迅先生名句:「横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作信念,秉持公義,謙卑服務,從事長者、醫療及社會工作教育工作。民生無小事,如何令人群生活更好,是社會工作基要任務。本欄透過擔當社工時所觸所悟,與大家探討和時下社會狀況和需求的變遷,亦分享對生命、生活的感觸。歡迎聯絡 [email protected]
【車品覺・品覺得一】顧名思義,逆取就是逆流而上,逆流而上首先要學會以小博大,捉到大趨勢時要勇於介入才有可能成大功,這種機遇人生難得。其成長初始階段無疑是極為困難並且混亂,躲開因為混亂產生的一個又一個陷阱,從而尋找下一個航向尤為重要。作為大數據的老兵,希望在這個專欄為香港科創點一盞小燈,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分享。車品覺是暢銷書《決戰大數據》作者、國信優易數據研究院院長、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專家合伙人、全國信標委大數據標準工作組副組長、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兼職教授、清華大學(大數據項目)教育指導委員、原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首任阿里數據委員會會長 。
【何重立・聽歌週記】曾任職新聞工作者,為各大報章雜誌撰寫音樂評論文章,後加入香港華納唱片、BMG唱片、台灣滾石唱片,先後擔任製作、宣傳及行政管理工作,香港數碼廣播音樂台長及音樂總監,電台節目《發燒玩家》與《發燒音樂會》製作人及主持。
2019 年是「六四」30 周年。30 年過去,不僅參與者暴亂惡名未洗刷、死難者沉冤未昭雪,更兼且當年事態日漸備受歪曲、或年輕人已無從瞭解事件經過。因此,當年曾身歷其境的記者,有責任將當日所見所聞、日後所思所感,再做一次紀錄,公諸於世,以為歷史見證。2018 年底,一批記者行家醞釀了這個再做紀錄的項目,得到香港記者協會的支持,並申請《人民不會忘記》基金資助,分別以文字和影像來做記述。
【汪子炎・筆走政路】入過虎穴,知猛獸本性;飲過狼奶,明豺狼心理。血統:紅黃綠混種;立場:左中右不分。浮沉媒海數十載,未敢妄稱資深;舞文弄墨破迷津,從來不走正路。
【巫堃泰・巫聊】屯門區議會民選議員(2020-2023),香港大學法學(人權法) 碩士,香港機場發展關注網絡發言人。
【何柃・做慣香港人】香港人有着華人刻薄的基因,又喜歡無知跟風起哄。明明很MK,卻要展示更MK 的行為來突顯形格......但當香港人自省,為希望和公義走出來時,卻能震撼世界。作為一件喜歡香港歷史和文化的政論膠,希望用文字提醒香港人,我們用了超過一世紀的時間,加上知識和文明,才建構世界公民的身分。其實沒有寧鳴而生的志向, 只是做慣香港人,別無選擇。
【林双木・維園阿伯】退休阿伯,閒人一個。
【林德明・商式滿天下】搜集各地有趣的商業模式跟大家分享,將商學院理論跟實戰個案結合及應用。筆者特別關注創新科技應用,可持續發展管理及戰略管理等,這跟筆者大學本科時讀電子工程;碩士時讀電子商務及環境管理;博士時專題研究創作力悉悉相關。目前主要從事企業戰略顧問,課程發展總監及兼任教授。歡迎聯絡:[email protected]
【周日・不是星期日】愛每事問,相信宇宙不是偶然形成、萬物不是偶然出現、事情不是偶然發生,一切「相」的背後必定有其真相。
【苻梨也・苻梨也的哲學】文藝體育紙上談兵的積極分子,有排名癖。
【林兆彬・政影雜評】90後區議員,喜歡電影和日劇。寫文章,只為了寫出更好的自己。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orochi.ben.lam
【周永勤專欄】:周永勤是元朗區議員、全球政治經濟碩士、亞洲及國際研究碩士、社會學碩士、公營機構管理碩士
【林和立專欄】林和立(Willy Lam)擁有40年研究中國的經驗。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出版過八本有關中國政治的著作,包括Chinese Politics in the Hu Jintao Era (Routledge 2006); Chinese Politics in the Era of Xi Jinping (Routledge, 2015);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Routledge 2017).
冷先鋒師傅乃全國太極總冠軍,2008年以「優才計劃」申請來港定居,現已持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冷師傅自少習太極,師從太極拳發源地中國河南省陳家溝第十八世正宗傳人陳世通大師 ; 深知武術運動乃强身健體之本源,故矢志以推廣太極及其他武術運動為終身職業,除親撰寫其在太極運動所知所聞,亦廣邀同道者及連同武術愛好者,分享精粹,推動全民運動,促進全民健康。歡迎諮詢、交流、分享及學習 [email protected]
【郎枘鑑・西泠版彫】傳媒人。喜歡中文,醉心粵語。自問學藝未精,造詣遠遠不及前賢今哲。遺憾的是,今天坊間妄談者多,人云亦云,難免訛誤廣傳。因此希望以自己所知,遵從事實,梳理亂象,藉以釐清眞僞,防止以劣逐良,並拋磚引玉。
【周協民專欄】以文會友,堅信政見應如衣著品味,應按各自身份及場合,作出恰當的選擇,不能強求一刀切。健康的政治,應有健康的反對派,多吵鬧不如多做事。
【莊嘉穎・建國與國際政治——近代中印泰主權國家建構比較史(1893-1952)】在中國官方論述之中,「外國勢力」會分裂國家,削弱中央政府權威,令本土無法命運自主。這與過去的民族主義論述同出一轍。新加坡學者莊嘉穎在其新著作中顛覆既有觀點。莊嘉穎指,在中國、印尼、泰國近代主權國家建構進程中,外國勢力其實也是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外交自主乃至主權的重要助力。 莊氏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包括國際關係、比較政治、政治社會學。 譯者鄺健銘,台灣季風帶文化總編輯。曾負笈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著有《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與《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
【事實查核實驗室專欄】事實查核實驗室(Factcheck Lab)由文化及媒體教育基金資助成立,以公開、透明、嚴謹、負責為基本原則作事實查核。詳情請見︰https://www.factchecklab.org/about-us/
【林添生.紙上談添】筆者為公共政策及事務顧問、自由撰稿人、前政務主任(AO)。相信「治大國如烹小鮮、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 人生無小事, 堅持 common sense 可分析時局, 而 common sense is not so common。
【周紀・遊民下筆】遊民一名。上網看報翻書又一日。
【亞當・給孩子的信】感性 IT x 數碼行銷人,90年代中已開始在互聯網公司工作之骨灰級博客,廿多年來曾在多間媒體工作包括 PCWeekly、新城電台、i-Cable、星島集團、新傳媒等,2019年初離開壹傳媒後自組資訊科技及數碼行銷顧問公司。
【林緻茵專欄】香港政策研究所、「香港願景計劃」高級研究員
【法律界基層工人-Charles・業餘法律】出身寒微,屯門公屋長大,得父母姊老婆支持,混得法律學位,兜兜轉轉,載浮載沉,遊走於政黨、民間、官府、商界之間,總算在某律師行求得棲身之地,稍得一餐溫飽。無一家之言,只有井底之見,分享法界見聞感想,笑評世道智愚。
【忽悠・歐洲讀書生活記趣】性喜旅行,在德國和挪威修讀碩士,借讀書之機行自由旅游之實。喜讀書萬卷,但更相信行萬裡路人生才更有趣。
【法政匯思】A group of Hong Kong lawyers dedicated to promoting core values of the rule of law, judicial independence, democracy, human rights, freedom, and justic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kplg/ 文章內容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林榮基・基叔帶你逛書店】香港書店說多不多,大大小小書店沒有一百,都有七八十家--包括那些二、三十年前已執笠,或快執笠的。除了帶大家去書店介紹書外,基叔有時會帶讀者逛書店舊址,講一些書店的掌故、趣聞。
【春麗x鄧諾文・互聯網思維革命】進入全球互聯網化年代,人類行為及思維模式不知不覺被海量更新,自拍、互動、眾籌、共鳴、分享、集體現象,直接革命了我們的生活模式。「互聯網思維革命」是透過全球大數據現象,探索及規劃當下各行業發展藍圖,追趕時間,與網並進。 鄧諾文,主力研究互聯網生態及公開演說大數據、共享經濟、社交媒體營運策略等題目。現為香港網絡媒體文化協會副總監,D100《向上遊》節目主持及多間中小企業網絡顧問。 春麗,資深傳媒人,《蘋果日報》創報娛樂攝影記者、《壹週刊》狗仔隊。十年前開始轉型新媒體,現職網絡媒體導師、導演、公開演說超過700場。
【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專欄】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致力推動兒童權利,監察本港的兒童權利狀況。我們與兒童、青少年及兒童工作有關的專業人士攜手合作,分享我們在應用《兒童權利公約》的知識和經驗。網站:http://v2.childrenrights.org.hk/v2/web/
【胡恩威・幸福政治學】政治是火,火可以令我們溫暖,也可以燒掉一切。政治應該是追求幸福的工具和過程,認識政策我們才可以知怎樣去取暖,避免我們的人性和創意被政治燒掉。幸福才是政冶的目標,什麼政策可以令我們更幸福?文化藝術到傳媒、建築、規劃等政策的目標,就是令我們生活得更幸福。
【洛杉磯香港論壇・@HKFLA】洛杉磯香港論壇是由一群洛杉磯大灣區的香港學生和專業人士,於1990年成立,一直關注香港事務。
【南秀・秋見山情】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一隅之見,只求發而皆中節。
【香港藥學服務基金・藥釋重負】香港藥學服務基金成立於2007年,是一個政府註冊的非牟利慈善組織。機構由一群藥劑師成立,為安老院舍提供藥劑服務,並與善長和製藥公司提供資助計劃,協助患者購買藥物。
【胡啟敢・閱微左翼筆記】和史學大師司馬遷一樣,因為心中有鬱結不平,才動筆為世界而寫。以前迷信市場,現在是堅定的左翼。文章散見於網媒和報章。那怕最後成為無名的墓塚,也得把正確的東西說出來。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專欄】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簡稱福利協會)於1966年成立,本著「個別關懷・全面照顧」的服務格言和「轉化生命・活出豐盛」的服務精神提供多元化服務,包括:幼兒、青少年、家庭、長者、精神復康、醫療、輔導及培訓服務等。網頁:http://www.skhwc.org.hk/
【為香港禱告】四旬期/大齋期/預苦期靈修是一群基督徒為預備復活節來臨的靈修平台,每天一份禱文,由牧者、神學工作者或信徒撰寫,是他們向神的禱告,信徒可以此作為靈修素材。通過這些禱文,大眾也可以瞭解基督徒對香港社會的憂慮、關注和盼望。Facebook:facebook.com/prayforhk
【胡德賽・胡言片語】筆者社會科學畢業多年後,默默工作過日子,但仍念念不忘有關SEN、融合教育、社會企業及社區營造等社會議題,胡亂地寫下隻字片語,分享一下!
【思言財雋專欄】「思言財雋」旨在滙聚金融財經界志同道合的同業友好,致力提高金融界對公共事務的意識及參與,監察政府並推動香港民主政制,助香港社會堅守法治及公義。Facebook:facebook.com/financierconscience/
胡國威【胡・說樓市】資深傳媒人,網上平台《胡・說樓市》共同創辦人;為有線電視地產節目《樓盤傳真》前主播及前副地產採訪主任,畢業於中大新聞及傳播學系,其後畢業於倫敦大學主法律學系。《胡.說樓市》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nA4vG;網站:wuchatprop.com.hk;Facebook專頁:facebook.com/wukwokwai.chatprop
【胡志偉專欄】民主黨主席,2012年參選立法會九龍東選區勝出,2016年成功連任。
【程翔・香港六七暴動始末—解讀吳荻舟】吳荻舟1950~1962年是港共最高領導人之一,六七暴動期間吳受到周恩來總理領導和指示,他的工作筆記記錄了中央指揮「反英抗暴」歷程。資深傳媒人程翔以大量史料鋪墊,為吳荻舟遺文作深度注解,寫成《香港六七暴動始末 解讀吳荻舟》一書,由牛津出版社出版,是讀懂六七暴動不能掠過的重要著作。本欄文章是《解讀吳荻舟》的導讀。
【前線科技人員專欄】前線科技人員成立於2015年2月,核心由科技界人員組成。成立目的為從科技人員前沿角度剖析時事,為業界、為香港發聲。
【計到有火】一群對會計、金融、政治、時事都有一團火的會計師。追求公義和良知,對社會上光怪陸離事件,不平則鳴;運用專業知識,鞭撻會計金融界的荒誕現象。
【陳顗玲・大城小人物】傳媒人、導演。在電視媒介工作超過20年。現為一名小義工,走入撰寫行列 ,將大城內的平凡事一一記錄。每個故事的主角,可能是很多人身邊,從不起眼的小人物,但正是這些小角色溫暖了人間。
【陳聰・看得見的晴朗】商台「雷霆881」《在晴朗的一天出發》主持。時事評論,聽得見;化成文字,看得清。縱使時局陰雲密佈,我們總要永續心境晴朗。
【高廣垣・香港人的世界】高廣垣,國際房地產發展、房地產金融專家,有28年經驗,皇家註冊測量師學會資深會員。於2019年10月開始,連同沈旭暉等聯合創始人,發起在海外建立國際特設城市(International Charter City),並擔任發言人。自2017年至今為行德(Walk DVRC)董事兼督導委員會成員,推動德輔道中行人專用區。就讀於中文大學階段參與推動中大醫學院事件,出任專上學生聯會外務秘書、學聯國是學會主席、省港大專生生活交流營營長、學聯周年大會議案審議小組主席。於1990年在香港出版業協會理事會內,推動出版業界爭取立法會新增9個功能界別議席。1998-2003年為香港政策研究所董事,主持房地產小組工作並代表研究所三次在日本福岡舉行的亞洲智庫峰會發言。2002年創立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香港及國際分會,並擔任創會主席和2012-2018年主席。
【陳駿豪・訪事】新聞記者舊稱訪事員。近即新聞,遠為歷史,筆者作為新聞工作者,走在事實前沿,希望寫出人情事理一點意思。
【陳耀紅】香港出生,中學以接近滿分考獲八級鋼琴試,本想做作曲音樂人,念及不易有演出機會,大學轉學視覺藝術,於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後,為得法國政府獎學金,於是到法國學新聞。在法國留學期間,有感香港最具創意的是生意人,決心回港後加入《信報》。在財金新聞打滾1/4世紀後,重返音樂圏,得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碩士,並隨劉楚華、姚公白學古琴,和隨余其偉學胡琴。偶然跨進佛學門檻,現為全職佛教徒。
【孫樹坤・木又寸】「木又寸」!?這是簡體字中的「樹」字,這種寫法早出自唐朝醉僧懷素之手,字形既生動活潑又包含了樹的本質,而且還有點「寸」。我的名字當中便有一個樹字,我的專欄便以它為名。我有二十多年攝影記者的工作經驗,2006年退下火線,目前在香港浸會大學碩士課程兼職教新聞攝影,和在香港科技大學兼職教攝影創作,另外我是香港國際攝影節的執委,和一個魚菜共生(Aquaponics)農場的場主,因此,這個專欄會以攝影和魚菜共生作為主打。歡迎聯絡:[email protected]
【素心|路邊拾遺‧詩草】大都會的路人甲遊目四顧,偶有所得,戲墨自娛,期望感染路人乙、丙、丁......珍惜我城風光,隨緣感興,以文會友。
【陳炳麟・意猶未盡】筆者是前社工,工作理想未因退休而「煙飛灰滅」。筆者40年前(70年代)入行,在沒有政府津助下,發動社區關懷力量──義工及捐款,開拓創新服務(此乃聖雅各福群會企業拓展的先階),以因應社會轉變而衍生新的服務需求,以及提高匱乏者的生活質素;後期更以所長及工作人脈,開創「旣有社會服務及教育意義的創收入工作」。筆者畢生大部分時間從事社會服務,直接及間接推出本港近十項社會服務。本欄分享筆者在「開拓」服務時所思所見,以及遇到困難時如何迎難而上。
【畢自明・筆證自明】文字工作者,相信事實勝於雄辯,let the fact speak for itself.
【陳肇賢博士・環球金融解碼】Dr. Elex Chan 理工大學兼任副教授,有超過30年本地保險及資產管理工作經驗,擔任多項公職,擁有多項財經服務專業資格,執教鞭多年,看盡學生種種投資錯誤。
【高重建・當賽先生遇上得先生】始終相信,二人聯手,會釋放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作者為LikeCoin Foundation創辦人,前Lakoo創辦人。
【袁天佑・牧者隨筆】筆者是香港循道衞理聯合教會牧師,現已退休。在香港出生,成長,接受教育,地道香港人。經歷過中國加入聯合國、89民運、97回歸的年代;見證香港從小小漁港變成國際大都會。期望着香港有更美好的明天時,看見社會的撕裂,民主倒退,「一國兩制」被蠶食,不少青年人民主夢想幻滅。退休後,仍希望能盡上些微力量,鼓勵信徒和年青人要存着信心和盼望,黑暗永遠不能勝過光明。
【殷琦.筆者簡介】一舊蕃薯般的孤獨文青,也許是讀書太多,總活在迷霧之中。怨氣太多,希望太少,與你和我一樣,在小小的香港同受壓抑、同唱悲歌、每天僅為生活掙扎求存。為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興趣在表達藝術治療、哲學、心理學、生活、音樂、藝術、政治、宗教等。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YanKiHongKong/
【陳零.由零開始】曾職財經日報,現為中英媒體一點 (http://little-a-little.com) 記者。
【字袁・琦說】兩代意見之不同為主軸,探討社會、教會大小事。 袁天佑是香港循道衞理聯合教會牧師,現已退休。在香港出生,成長,接受教育,地道香港人。經歷過中國加入聯合國、89民運、97回歸的年代;見證香港從小小漁港變成國際大都會。期望着香港有更美好的明天時,看見社會的撕裂,民主倒退,「一國兩制」被蠶食,不少青年人民主夢想幻滅。退休後,仍希望能盡上些微力量,鼓勵信徒和年青人要存着信心和盼望,黑暗永遠不能勝過光明。 【殷琦.筆者簡介】一舊蕃薯般的孤獨文青,也許是讀書太多,總活在迷霧之中。怨氣太多,希望太少,與你和我一樣,在小小的香港同受壓抑、同唱悲歌、每天僅為生活掙扎求存。為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興趣在表達藝術治療、哲學、心理學、生活、音樂、藝術、政治、宗教等。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ages/YanKiHongKong
【郭偉文・吐露觀】汕頭大學文學院前副教授;熱愛自由、思考和理解世界;興趣廣泛,事業心不強;電郵:[email protected];FB:wmkwok
【師潮】我們主要是一群熱愛教學的中文老師,分別任教大、中、小學和幼稚園,並從事語文教學研究工作。我們期望以理論結合實踐,對語文教學問題,以至其他社會關注的教育問題,抒述己見,拋磚引玉,集思廣益,促進教育專業發展。
【袁偉然專欄】畢業於香港大學及倫敦建築聯盟學院,喜愛建築文化研究,在學時運用數碼技術記錄和推敲香港消失中的歷史建築。 [email protected]_lostcopies
【馬齊喑・魚躍鳥飛】唐僧西進取經,老菩薩考驗他,說西進是死路,勸他撥馬東回。唐僧問:「海闊從魚躍,天高任鳥飛」。西進豈沒路?馬齊喑投身金融業凡三十載。活在瞬息萬變的年代,物是人非,大家與唐僧處境相似。本欄分享生活點滴,與讀者集思廣益,重拾生活氣息。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魚躍鳥飛不是夢,百家爭鳴降人材。
【陳慧兒・政海風濤】陳慧兒是無綫電視 、有線電視、蘋果日報前政治記者 ,曾採訪中英前途談判、聯合聲明簽署、基本法草擬、六四事件、九七回歸;並曾在過去兩次特首選舉出任梁家傑、唐英年的傳媒顧問。
【羅恩惠・消失的檔案】2017年是「六七暴動」50周年。紀錄片導演羅恩惠,花了4年時間,重整這段歷史,卻驚訝發現,政府檔案散失、影像僅剩21秒。紀錄片《消失的檔案》訪問無數當事人,以影像紀錄重塑「六七暴動」這段香港重要歷史。《消失的檔案》3月8日借中文大學場地正式首映,這是一套每個香港人都應該看的紀錄片,但它無緣在戲院上映,只能在社區小型播放。本欄記錄導演拍攝這套紀錄片的心路歷程。
【畢故・半醉篇】世事、港事紛亂,章法盡失,禮樂漸壞,黑天鵝橫行。身處如斯亂局不喝點黃湯心理平衡不了;可黃湯喝太多會打瞌睡也不行,半醉就好了。常說酒醉三分醒,半醉至少有七分醒,其他幾分就來狂一下,亂一下,think out of the box 一下,說不定能看出不同的圖象來。
【健康空氣行動】本港最關注空氣污染的非牟利團體,目標是為香港爭取健康的空氣,透過教育公眾及提倡不同的解決方案,藉以推動政策,改善空氣污染。瞭解更多﹕http://www.hongkongcan.org
【華人基督徒義顯社・義顯之聲】組織使命為:彰顯神國公義,普及社會倫理,結合靈修社參,服事華人教會。
【陳祖為專欄】香港大學政治系教授
【陳始正.講心嗰句】過氣傳媒人,做過A、B、C疊印刷版網上版,結論是冇樣叻,現為蚊型公關公司小老闆。因為做公關,講個秘密大家知,認識一個人,直接看其文章好過看簡介。
【馬拉Joe・好人一生平安】曾任職社工、老師、傳道的我,現今愛上跑步,更成為跑步教練。在現今香港持續混亂,人心惶惶之際,更覺要做個善良的人,才能在困境中活得更自在舒暢。
【夏水・港日對倒】八十後人夫,(太太稱)中二病,腹黑毒舌,窮得只剩文字。時而嘻笑時而真心;有時看我城,有時望東瀛;做過傳媒現職公關,不欲恐懼愧疚誤判,在白色恐佈文字獄降臨前想到便寫。
【莫乃光專欄】作者為前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
【桑普・桑普論政】政治評論人,律師,獨立評論人協會會員。《立場新聞》、《852郵報》、《香港花生》、《評台》、《民報》博客。D100電台《左右大局》、《北京飯店》主持。著有《風雨如晦》、《革命倒影》、《狼吞虎嚥》等。
【徐俊文・徐想集】營銷品牌管理專才,亦為著名作家、節目主持及商業演講者。曾任壹傳媒首席營銷長、及跨國企業市場營銷總監,現為品牌顧問公司 Toast Communications Limited 行政總裁,專攻網絡推廣、內容營銷及電子商務支援。公餘於香港中文大學及理工大學教授營銷課程。自 2009 年起寫作,題材涉足營銷廣告、品牌形象、商業管理、社會時事及流行文化。曾出版《型銷》、《購想》、《品》、《甜銷》、《銷災》、《廣告@日本》及《消費者通識》等暢銷著作,並曾於《蘋果日報》、《主場新聞》、《晴報》、《100毛》撰寫有關營銷創意的專欄。
【張超雄專欄】
眾觀_香港政情
【曹鴻輝・澤命不渝】筆者鑽研《道德經》、《管子》、《莊子》多年,主力探索中國古代社會結構,重構中國古代「以人為本」政治經濟模型,重現保障平等自由的「基本人權」理念。並從老子「知其雄,守其雌」及管仲「權衡輕重」,啟發出「基建社會企業」構思,彌補自由市場不足,解決貧富懸殊及人權問題。
【張秀賢・王佐之策】評論人、Start-up人、劇場人、學生、文化人、半個音樂人,最緊要係香港人,曾經喺學民思潮、學聯、中大學生會路過,而家半路出家學人搞Start-up。
眾觀_國際政局
【眾新聞工會專欄】爭取權益,無分大小。眾新聞工會規模雖小,但希望為同事、為網媒、為公民記者的採訪權益,出一分力。
【堅離地人・堅離地人@ 美利堅】我們這群的堅離地人,為了工作,讀書,家人,生活,在不同時間踏足了美利堅,巧合地靠著互聯網相聚在一起,共通點全是來自香港,不幸地與香港藕斷絲連的同時,想與大家交流一下在這裡的生活見聞。
【假才子・假分析】筆者是比較政治碩士學歷,現為傳媒工作者。取名「假才子」是因為現在流行才子才女,但又沒人敢承認自己是假大空才子才女,故先行澄清。文章寫得不好還請見諒,畢竟我不是真才子。
【區家麟・區家麟網誌】區家麟,曾經夢想浪遊世界,竟然實現了一大半。行過萬里路,又發覺,不如讀萬卷書;很多話要說,請讓我慢慢說。本欄原載於區家麟的網誌《潮池》。
【麥燕庭・我係O世代】入行超過三十年,做過報紙電台,搞過記協。論出生年齡,不可能是Y世代,X世代的定義又人言人殊,於是自稱O(LD)世代,因為論年紀,確羞於像官員年逾六十仍「被年輕有為」 -- 雖然也絕非老氣橫秋之輩;講行事,則以老一輩的記者為楷模,講專業、重責任。只望這個O,不會最終變成O(UT)。
【做個聰明選民】「做個聰明選民」是一個公民充權運動。我們堅信人權公義無國界,真正的民主和法治精神,不論族裔和文化背景,必須建基於人人平等和人權之上,才能保障社會中每個人的尊嚴和自由,締造真正而恆久的和平公義社會。
【教大常識男神・墨書改政】筆者大學修讀小學教育,主修常識科。發現現今部分年輕人和小朋友都不愛留意時事,有些人覺得很多社會議題都很深奧,不太願意花時間了解;也有人認為很多事情都事不關己。但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其實事事關己,而且了解時事亦是提升理性及批判思考的好方法。因此,希望透過用一些較淺白的角度,去探討及發表自己的意見,幫助年輕人和小朋友較容易了解不同時事。
眾觀_中國國情
【教育心理學家聯盟專欄】我們是一批志同道合的教育心理學家,希望在這裡談教育、心理、社會公義、業界發展;為教育心理學家的專業發聲,也為我們的服務對象發聲。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Union FB Page:https://bit.ly/2FwDOvW
【張樹槐・豁達心懷】【張樹槐・豁達心懷】張樹槐(Walter)前恒生銀行總裁高級顧問,現為達人傳訊董事總 經理、香港大學MBA課程顧問、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理事,曾出任恒生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南華早報》港聞副主管、Fortune 500公司亞洲市場推廣主管、TVB高級經理,亦曾擔任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顧問委員會主席、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校友會主席。人稱「水哥」的張樹槐,屢獲專業獎項,喜歡在工作和生活上挑戰自己,他是馬拉松達人,在世界六大洲完成90多個全馬(包括全球最高的珠峰馬拉松),在2015年完成「世界六大」(the Big Six)馬拉松賽事。
【張潤衡 · 彥雨字柔】我是社工、心理治療師、生命教育及家長教育工作者及作家、香港電台節目主持人,大學主修心理學,獲教育及社工雙碩士,及NLP高級導師、危機干預導師及催眠治療師資格。在不同報章雜誌裏寫了十幾年專欄,不寫不安樂,所以堅持在任何環境下都要繼續寫下去。
【張楚勇專欄】作者為作者為城市大學社會科學部高級特任講師
【眾城專欄】城裏城外,眾人之事。我們是來自建築、測量、規劃及園境專業界別的朋友,希望藉此平台分享對我城所思所想,為著香港走向宜居城市尋找路向。
【張桂越・淡水河畔】生在桂林、逃到越南,經香港調景嶺,長在台灣。曾經在華視任記者、傳訊電視駐倫敦主任,現任《周刊巴爾幹》總編輯。佇立在淡水河畔,想什麼?寫什麼?或許將是採訪過程中聽到什麼、看到什麼、傳到內心深處後吐出的一聲、屬於個人的嘆息,非關專頁 but something very personal!
【清涼・清涼集】世事紛亂,邪惡猖狂,願藉文字激濁揚清,為世間添上清涼。
【曹仁嬌・曹仁嬌樓記】我是曹仁嬌,因為我崇拜已故的信報專欄作家曹仁超先生,他看破世情,豁達開朗,是不少港人的良師益友。我希望仿傚這位德高望重的先賢,以嬉笑怒罵的筆觸,論盡光怪陸離的香港樓市,對人事地深入分析。
【張結鳳・戲言戲語】資深傳媒人,以大眾傳播為志業。做過政治新聞、經濟分析、市場研究;近年來重點聚焦藝術欣賞,尤醉心戲曲,曾在報刊文化版撰寫戲曲評論多年。著作有《歌劇與戲曲的文化薈萃》、《舞台偶像》。
【程兆成・嘗試集】八零後,愛閱讀,尤好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亦為軍事愛好者。文章散見於香港《明報》、《香港商報》、《香港01周報》、《立場新聞》、《蘋果日報‧網上論壇》、《01撐場》、台灣《關鍵評論網》。刊於《明報》的軍事評論文章曾被中國《紫光閣》(中共中央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官方網頁,現易名《旗幟網》)的國際視點版刊載。其實只是隨意寫,卻無意中在左、中、右、中、港、台留下筆跡。本欄為不定期專欄,以政治、軍事兩類題材為主,寫作路上仍在嘗試,亦嘗試為讀者在立場先行的觀點外提供多一種角度,故名《嘗試集》。
【黃志全・360全景】在紙媒混跡數十年,08年放下筆桿,重拾揸機樂趣,09年一個不小心接觸到360全景攝影,感受到現場一樣的震撼,自始樂此不疲,作品上載於Google Maps、roundme.com、360cities.net及skypixel.com等網站。
【鄒超・海上閒話】總覺得香港就像是1949年之前的上海,兩地有着不可分割的連結。從上海看香港,希望給你一個不同的視角。 作者介紹:內地媒體人,如果中國有媒體的話。
【葉健民專欄】作者為城大公共政策學系教授
【黃潔慧──政.辯人生】兩年開咪,十年記者,十幾年思維及辯論學導師,一世電視精。深信新聞採訪、時事評論、辯論學殊途同歸:先聆聽後思考、先思考後發言、不說沒邏輯的話、不作立場預設的結論。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比較政治學碩士、中大中國政治碩士。
【游大東・影視筆記】,土生土長八十後,在傳媒打滾十年,從電台到電視,由雜誌到網媒,曾任記者和編輯;偽文青與偽老人精合體,熱愛電視文化,最愛看經典節目;閒時執筆,自己觀點自己寫,深信只要做足功課,大把有趣內容可以講。
一群修讀政治的人,渴望傳播政治的重要。雖無救世妙藥,亦冀望能以有限的知識一起「睇政」。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eeingpolitics/
【鄒崇銘・城市共同體】1968年,哈丁(Garrett Hardin)提出「共同體悲劇」(tragedies of commons)的經典論述,盲目鼓吹對私有產權的迷信。多年來,經濟學家只片面看到共同體帶來的「雜」和「亂」,卻看不到它所帶來的「旺」和「盛」;更無法理解城市開放空間,帶來創新和即興創意的動力,為社會經濟生活構成無窮的可能。
【湯家驊專欄】QCSC、資深大律師、前任立法會議員(新界東)。湯家驊現時為智庫組織民主思路的召集人。他曾任大律師公會主席。喜歡哥爾夫球、喜歡歷史、喜歡宋詞。
【程思華・程思華專欄】今日,世情顛倒,體會到如果世界已經不讓我好過,則我為什麼還要作賤自己?所以,每一天目標,就是作樂,這樂,在物質,更在心靈。寫作,是在文字中馳騁尋歡。題材有大格局、小瑣事;行文則既慕古亦俚俗,是小資情懷,我手寫我心,典型的港女本色。總之,港女,寫的,一定是一陣「香港除」。
【湯泳詩・靈心旅程】靈心旅程創辦人,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總幹事,著有《一個華南客家教會的研究:從巴色會到香港崇真會》、《瑞澤香江:香港巴色會》、《社會良心抑搞事份子: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歷史之研究》、《驀然回首:香港婦女基督徒教會幹事口述歷史》、《教會使命與身分尋索: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史》及《道風行禱:道風山風物志》等,編有《人.性:香港教會不能迴避的牧養需要》、《香港基督徒合一運動研究集錄》及Interactive Pluralism in Asia: Religious Life and Public Space等。
【葉劉淑儀專欄】葉劉淑儀(Regina Ip),1972年畢業於香港大學英文系,獲一級榮譽學士學位。她求知若渴,分別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修讀了三個碩士學位課程:格拉斯哥大學文學碩士(主修文藝復興時期詩歌)、史丹福大學史隆管理課程碩士和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文學碩士。她在1975年加入香港政府,其後晉升至保安局局長,於2003年離職。她從美國進修回港後,在2006年7月成立「匯賢智庫」,2008年9月當選第四屆立法會直選議員,2012年及2016年成功連任,並於2012年獲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2011年1月,葉劉淑儀創立「新民黨」,並擔任黨主席。2015年9月,葉劉淑儀牽頭成立了「海上絲綢之路協會」,擔任聯席主席。2016年12月,葉劉淑儀向行政長官辭去行政會議成員職務並獲批准。她曾參選2012年及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她之後再獲新任行政長官邀請加入成為第五屆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
【喬博武・軍臨天下】篤信從政治、經濟、軍事、歷史四個維度切入方可為世局把脈的中環人。
【落區】落區是「關懷貧窮學校」帶領參與者學習認識本地貧窮問題,了解基層群體處境,持續與街坊建立關係的行動之一。落區意指要了解基層狀況,首先要進入社區,專欄會分享平日落區與街坊接觸的故事,基層生活的點滴,細看社會貧窮問題,一同反思生活與信仰。「關懷貧窮學校」是基督教機構新福事工協會轄下的部門,負責推動關懷貧窮教育,讓更多人關注本地貧窮問題及加入服侍基層群體的行列。
【壹元坊・復元路上】筆者創辦壹元坊。從新聞工作走進社會服務最前線,半途出家,很想為處於社會邊緣的群體做點事。作為精神復康社工,每天接觸備受精神障礙困擾的朋友,見證他們被社會、以至身邊的人排斥、誤解,在重重艱困中奮力爭扎,期望從半個「局中人」的角度,與讀者享他們的復元故事,讓社會重新檢視他們的韌力與生命力。
【黃文萱專欄】曾創立環保組織《豐剩》、報章前政治記者,現職社會創新、兼職專欄作家、網上雜誌記者,及沙田區議員。
【黃琛喻・琛筆在燃】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生,曾任TVB劇集副導演,裸辭後到澳洲工作假期,並修讀會計碩士。酷愛自由與斜捍:寫作/旅遊/電影/攝影/音樂/政治/金融/會計...2016年琛筆在燃,著有《本是老土》一書,並參選新界東立法會選舉。
【黃牛山人專欄】父親,創業者,《讚賞公民》團隊成員,oice 聯合創始人。企圖貢獻微小的力量改變社會上的荒謬事。 網誌:bchai.cc
【傅華伶專欄】傅華伶是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院長,專長中國憲法、法制、人權及大中華地區跨地域法律關係。
【黃奕武・國際線手記】往返歐洲進行遊說工作。在反送中期間任民陣副召集人。2016年在德國駐港總領事館社交媒體創立「每週一字」,加強德港雙方交流。
【筆問世事專欄】「筆問世事」者絕非「不問世事」,反而是想以文字,更深刻地去反省及了解身邊發生的一切。
【湛國揚・孤星不成座】傳媒工作者,曾於多間電台和電視台幹活,現主持網台節目。自問讀書不多,面對知識,只能謙虛。雖成年已久,童心未泯,總信萬物如繁星,需連貫起來,方能成為具意思的星座。性喜結交各路英雄,惟往往因追求真相而尋根究柢,致使社交禮儀欠奉,與我交友者實屬不幸。
【程翔專欄】資深傳媒人
【黄宏發・唐詩英譯】前立法局主席黃宏發在中學時接觸寫詩及英譯唐詩,結下與英國文學不解緣。退休後,在2007年起有系統地將唐詩宋詞翻譯成英文並在網誌分享,十年間翻譯一百首,不求快、但求準繩,期間更屢次修訂作品,以盡力貼近詩人原意及意境。
【溫曉連・盛世之後】資深傳媒人,堅持免受意識形態的束縛,以普世價值為基礎,鑽研中國問題。「面對香港前途,必先深度了解中國」,這就是作者寫作的原動力。
【楊軍・牧影記】正職牧師・副業攝影・閒時寫作。一位牧師兼獨立攝記透過相機鏡頭,以光影紀錄所看到的世界,用圖片和文字或抒發、或評論、或報導、或專訪。遊走不同領域,分享人生價值和目的。
【楊文俊・朝華夕秀】土生土長的九十後,「朝華夕秀」源自西晉文學家陸機作品《文賦》中的一句「謝朝華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意即具新意的文章。顧專欄名思意,希望以新的觀點和看法,啟發大家建設一個人人互相尊重、講求理性邏輯的社會。
【甄美玲專欄】甄美玲:香港大學法律學系客席副教授,哲學博士(法律),過去二十年,在中港兩地大學工作,研究和教授傳媒法,並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香港任職記者,採訪本地和中國新聞。
【路上遇見音樂家】乘著語言旅行,用心靈聽故事,並在路上,與你一起遇見音樂家。Encounters with musicians: on the go, across languages, and beyond notes.
【與孩子同行之道】本欄作者是樂寧兒童發展中心同工。樂寧中心由聖雅各福群會一群關心兒童成長發展的專業人員於2005年成立,致力為有發展障礙的兒童及正在輪候服務的家庭提供支援。我們期望透過適切及全面的一站式服務,令兒童得到幫助。中心的專業團隊包括社工、臨床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等,多年來已為超過一萬多名兒童及其家長提供服務。歡迎聯絡:[email protected]
【楊子立・公民信息權研究】楊子立,祖籍河北大名縣,1993年本科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1998年研究生畢業於北京大學力學系。2001年3月因新青年學會政治冤案以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名被拘捕,兩年後被判刑8年,至2009年3月刑滿出獄。2009年7月入職北京傳知行社會經濟研究所任研究員,從事農民工健康權和子女教育權研究。2014年十月單位牽涉佔中被查封,十一月逃亡出北京。2015年10月傳知行案結束後受朋友邀請做了公民信息權研究,並於2016年一月完成此報告。但是兩年來無處發表。最近兩年中國的互聯網管制又有新的發展,尚未納入到此報告中。
【楊繼昌・令和札記】網絡時評人。年少讀梁文道、安裕等文章,學著寫寫老生常談的常識,寫出來的卻被當成語不驚人誓不休的譁眾文字。
【腦人言・腦訊】由好像一間香港豪宅這麼大的電腦系統,到現在虛無飄渺的雲端運算,筆者轉眼已經在腦海浮沉數十年。希望藉這一角落,把大家跟資訊科技的距離拉近一點。
【甄港彰・欣言欣語】土生土長的八十後香港青年。欣賞良好價值,講出心裏感受,彰顯社會公義。師承多位恩師,重視關愛文化,關注社會責任。
【蔡詠梅・城門河隨筆】《開放》雜誌停刊後,我已成為長者,理應退休,但寫作者沒有退休之日。借《眾新聞》園地一角,月旦家事國事天下事,思考近代中國百年歷史,兼及個人閱讀和所見所聞,閒言雜語,一一敲擊入鍵盤。居沙田城門河畔已三十多載,因此這個小小園地,就叫《城門河隨筆》。(筆者曾任職《香港時報》和《開放》雜誌,著有《七月圍城》(與劉懷昭合著)、《周恩來秘密情感世界》。)
【鄭明仁・談昔說今】資深傳媒人,曾任職電台和報章,由記者做到總編輯,有30多年新聞工作經驗。退休後在北京大學讀歷史。以豐富的史料、輕鬆的手法談昔説今。主要講香港歷史(包括報業歷史)。
【廖亦武・柏林書簡】廖亦武,天安門大屠殺主要見證者之一,中國政治犯群體中最為突出的詩人、作家、音樂家,因在六四慘案之夜和加拿大漢學家 Michael Martin Day 一起創作并製作《大屠殺》錄音磁帶并傳播到20多個城市而被捕,判刑4年。出獄後長期從事底層人物採訪和地下文學創作。2011年7月在德國前外交部長韋斯特維勒的親自幫助下,買通黑社會,渡過中越邊境,從河內機場飛抵柏林。 主要作品有長詩《大屠殺》、音樂CD《河流或時間》、見證文學《為了一首歌和一百首歌-來自中國監獄的見證人報告》《吆尸人》《上帝是紅色的》《子彈鴉片-天安門大屠殺的生與死》《輪回的螞蟻》等。他的作品已被翻譯成近30種文字,深具國際影響。他是2011年德國紹爾兄妹獎、2012年德國書業和平獎、2016年德國Hohenschhausen監獄博物館獎、美國2018年瓦茨拉夫 哈維爾圖書基金會奬得主。也曾多次被劉曉波、赫塔 穆勒、獨立中文筆會推薦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廖浚朝・北上尋寬】細個誤入歧途讀哲學系,至今仍然融入不了主流社會。做過記者、品牌顧問,現職Apple廣告策劃;住過新加坡、英國、北京,現居上海,四處奔波因為想看看這個寬廣世界。
【端木皚・天空皚闊】百無一用兼不務正業書生一名,不斷遊走於法律、政治和神哲學之間,尋找可安歇之處。只願在這崩壞的時代發出一點微弱的光芒:在謊言中堅持詮釋真理,在歪理中堅持探尋常識,在奴役中堅持活出自由。Facebook 專頁:https://www.fb.com/tmhwtw
【廖天琪・田牧專欄】廖天琪生於中國,長於台灣。長年定居德國,曾在學術界和媒體工作,現為獨立中文筆會會長。田牧本名潘永忠,上海人,曾任職企業界,定居德國後從事寫作出版多年。我們忝占跨地域及文化的優勢,願以不同視角觀察世界,筆耕硯田,以文載道。
【鄧明儀專欄】資深傳媒人、大學講師、專欄作家、親子及教育顧問,筆迹見於《am730》、《Oh!爸媽》、《立場新聞》、《Ohmykids》、《mameshare》等媒體。
【鄭宇碩・書生論政】鄭宇碩,城市大學政治學前講座教授,主要研究中國外交、中國政治和香港政治發展。在本港民主運動中,曾擔任真普選聯盟和民主動力的召集人。
【骷髏小姐・骷髏小姐在挪威】當年的背包客,第一次去挪威,便呆了一段歲月,因為驚艷。之後再踏足挪威,一晃多年,有欣慰有嘆息,也有憂愁。愛東逛西逛,愛望天望地望人,用近鏡也用廣角鏡,以香港的風景為底色,說些挪威人挪威事。
【廖國雄・還看通識】作者是第一代通識科老師,教而優則仕。任教育局高級課程主任,參與高中通識科課程設計及通識科教師教學與評核培訓,及考評局通識科的評核工作。也曾為香港大學教育學系兼任講師,指導學生教師教學方法與技巧。
【鄭美姿・鄭美姿FB專頁】曾為港聞、財經、人物專訪記者,於報紙、雜誌和網媒工作。現為自由記者、新聞系兼任講師,社企聯合創辦人。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鄭美姿-111740473886965/
【種植香港】香港農業雜誌《種植香港》所為何事?是為香港溯本尋源,進而看到城鄉共生,看到殖民、再殖民,然後反殖民之本土冒起,從新上路,種植香港。
【鄭經翰・大班人語】D100全球華人網絡電台創辦人,人稱「大班」,著名電台烽煙節目主持,風格敢言無懼, 批評獨到有理。2003年沙士疫情期間,因在其主持的電台節目《風波裡的茶杯》中,不斷向政府施壓,多次發動支援前線醫護人員的行動,為民發聲,因而被市民冠以「十點前特首」的稱號。
【綠藍花・斗室世界】綠和藍是世上最美好的顏色。現積極創作隨筆散文、小說和新詩。Facebook: https://m.facebook.com/greenblueflowerwritingblog/;Medium:https://medium.com/@greenblueflowerwriting
【滬尾師奶專欄】香港女子,嫁了台灣郎,生了台灣囝仔,定居淡水,淡水古名滬尾,自稱「滬尾師奶」。職業是家管,台灣的「家管」即是家庭主婦,愈來愈覺得「家管」這職業不易當,唯有全心投入,以愛出發,尊重生命,才有自信走出當好媽媽的一條路。
【骷髏小姐・古巴札記】2013年12月底,往古巴旅遊兩星期,回來後我做了一件有點不尋常的事——繼續埋首古巴的延伸閱讀,更一口氣寫了26篇有關古巴的文章;古巴不單是一個充滿驚喜的國家,古巴更觸動了我。這些文章是古巴行的扎記。除了旅行的觀察和背景資料,亦紀錄了和古巴人的接觸,也分享曾經叩過的門,和門後那不可預知的天地。
【樂施會・無窮世界】樂施會是國際扶貧發展機構,旨在推動民眾力量,消除貧窮。樂施會在世界各地以務實及創新的方法,協助貧窮人改善生活及持續發展。我們與夥伴同行,透過政策倡議及公眾教育,協助貧窮人發聲,改善本地及全球的扶貧政策。
【練乙錚專欄】
【魯立・釋即是空】:某大公共服務機構傳訊部一名不起眼的員工,曾任職傳媒、跨國企業和志願組織。經過兜兜轉轉,方發覺工作到最終意義,還是為了一個鐵飯碗。
【滕彪專欄】作者為人權捍衛者、律師、學者、讀書人、旅行者、世界公民。
【劉修妍・教育即生活】自覺人生是一段借來的時間,希望在租賃期滿之前,見識更多,而在期滿之時,還給下一代一個更加有公義有情有理的社會。熱愛教育工作,但為人好奇,曾轉職商界與新聞界,並於半百之年赴笈英倫。借此處,談教育與兒童青少年成長,更想談影響教育、影響下一代成長的社會事、世界事。
【劉景熙・三十而立】從揸筆改揸青龍偃月刀,深信人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旅程,喜愛用文字紀錄沿途風光;旅人或終要停下腳步,觸動人心的故事卻能留芳百世。
【樂天・擊節歎賞】大學修讀音樂,熱愛音樂生命。「 擊節歎賞 」意味欣賞音樂時,因讚賞而隨著樂曲的節奏打拍子。後多用於指對詩文創作或藝術表演的讚嘆欣賞。由於每天想寫下的題材堆積如山,希望盡力推介古今中外的音樂,令讀者也擊節歎賞。
【劉志權專欄】資深新聞工作者,曾任《南華早報》總編輯,現任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副院長。早年畢業於浸會學院,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取得碩士學位。
【澄遊・澄遊世界】快樂寫作。寫作快樂。
【劉文成自傳】劉文成,六七暴動經歷者,前地下黨員。暴動期間任職政府水務局華人職工會理事,響應鬥委會號召罷工,未經審訊被關進摩星嶺集中營。劉文成今年八十七歲,一生歷經戰亂、日治時代,曾經篤信共產主義、投入組織生活。晚年撰寫回憶錄,以自身經歷勸戒世人要時刻保持獨立思考,不做盲從的人。
【黎恩灝・思言行】打破時局迷思,透過建言大眾,促使社會進步得更公義和美善。筆者於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畢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政治社會學碩士,本科期間曾任中大學生會會長(2010-2011)和民間人權陣線召集人(2011-2012)。喜歡周遊四方,但更喜歡安身立命於我城。現於香港不同大專院校教學和研究,同時投身公民社會和社會運動。
【撐久硬淨・撐硬】末代打工仔,堅守撐、久、硬、淨四大原則。遊走港台媒體界、廣告界、各產業界,見盡吹牛拍馬陰險古惑,仲未死得。你吹得我脹咩?
【潘小濤・濤讀中國】潘小濤,時事評論員、專欄作者,曾任職多份報章的中國版記者、採訪主任,現為電台時事節目主持。
【德小姐・寄蜉蝣於天灺】2年前大學畢業,早早計劃到歐洲工作假期,但剛剛撞好好,有新媒體公司招聘記者,入了行一年,我仿佛看見將來的自己,感覺不妙,因而辭職到柏林。感覺好像放棄了很多東西才來到這裡,但認真想一想,我在香港有的本來就不多。專欄主要說說在德國、旅行的事,無聊事居多。
【劉進圖・劉進圖感言】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中學,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摩記・跑山記】傳媒市場人。相信舊媒體、新媒體都是內容主導。剛剛成立WeeAre.com,一個由內容、社交媒體、大數據主導的網上媒體,希望嘗試在這個傳媒不景氣的時代,尋找一個新的空間。
【劉細良・讀書好】:曾經是專業的政治人,傳媒人,現在是專業的讀書人。
【潘佩璆・求真集】嬰兒潮弄潮兒,生於臺北,幼居獅城,在香港求學、立業、成家。以歧黃之術為生,工餘參與勞工運動及社會服務,涉足勞工、安老及精神康復等範疇,曾任立法會勞工界議員。喜愛觀察時事,分享心得。聯絡 : 電郵 [email protected]
【盧銘軒・共享隨筆】作者曾踏足香港、海外智庫。現為共享經濟聯盟秘書,由24小時跟足共享經濟發展的人介紹共享經濟。
【盧子健・盧子健專欄】盧子健,專業公共事務顧問。自小對政治社會有濃厚興趣,曾涉足學生運動、壓力團體、政黨、非政府組織、義務公職等。1980年開始業餘時事評論,2014年告別評論界。2019年,面對逃犯條例引發捍衛基本人權自由的全民運動,腦袋無法平靜,希望以再次發聲回報社會。
【盧峯・酒徒手記】本欄由2017年12月11日起,欄名由〈博客盧峯〉改名〈酒徒手記〉,與網友分享更多杯中物和生活點滴。
【鄺健銘專欄】曾負笈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在新加坡從事研究工作。著有《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與《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文章散見於The Diplomat、Asian Survey、香港《信報》、《明報》、《經濟日報》、《亞洲週刊》、《立場新聞》、《端傳媒》、《評台》、Breakazine、新加坡《聯合早報》、馬來西亞《當代評論》、《燧火評論》、台灣《故事》、《風傳媒》、《關鍵評論網》、中國《參差計劃》等。
【鍾錦麟專欄】西貢區區議會主席、18區民主派聯絡會議輪任召集人
【謝弘一・謝弘一專欄】喜愛歷史,閒時看書聽歌寫寫字,記下時代的這一刻。
【魏德真・南之國境】作者生於香港,留學澳洲,現居墨爾本──世界最宜居城市之一,並享有咖啡之都美譽,每天讀新聞、寫日記和喝咖啡。
【鍾庭耀‧鍾言亦議】屬不定期專欄。文章原載於作者的網誌和Facebook。
【鍾劍華專欄】鍾劍華是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前助理教授、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
【謝朗・良言】: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系四年級生,主修公共政策與政治。城市廣播前副會長,當過一年學生記者,記錄香港反修例運動。關注香港政治、城市規劃、永續發展、政治傳播等議題。
【鍾耀華專欄】喜歡文字喜歡閱讀,一直搞不清楚讀書與寫字,所為何事。
【藍獒・血汗淚醫院】你以為護士穿白衣?對不起,筆者是註冊護士,穿的是洗得發白的藍色工作服,甚至還不是一條裙。你以為護士是天使?對不起,我只是一隻累得喘不過氣來的狗,有時還去不了廁所。但是初生之獒不畏虎,就算做狗,頭也要仰得高高的,被迫瘋了就咬虎一大口。
【職工盟・職場起義】香港職工會聯盟(簡稱職工盟)1990年成立,現有90多個工會成員,代表近20萬打工仔。我們堅守的使命:凝聚集體力量,推動自主工會運動,改變社會以達至工人的尊嚴生活!
【簡小明・簡戲睇】傳媒人及舞台劇愛好者。感應現實與虛擬戲劇世界交結著,正是蕩「戲」迴腸。想眾樂樂,以筆觸與大家分享。
【醫護行者專欄】醫護行者是香港註冊非政府組織,願景是消除社會上的健康不公平,以「服務、研究、倡議」的循環模式推動社會改變。我們深信所有人都具擁有健康的基本權利。醫護行者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成員,亦獲得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特殊諮詢地位。
【藥劑連線】藥劑連線由一群年輕的藥劑師創立,成立的目的是:1)增強市民大眾對健康與藥物的認識;2)促進藥劑業界及跨界別的聯繫提升對病人的服務;3)透過研究與可靠數據,充份發揮藥劑師在社會的角色;4)促進年輕藥劑師發展業界未來。歡迎聯絡:[email protected]
【關祥文・八千里路雲和月】音樂老師,保安員。筆者學的是雜家;秉持忠,義,愛,恕,行義,盡性,助人;理性與感性並重 ; 敢愛敢恨,敢想敢做,從來是革新者、思想者。Passion Music關祥文音樂天地https://www.facebook.com/passionmusic82/
【關你乜事?】香港發生乜事?經濟、民生、政治;大事、瑣碎事,關你乜事?本單元由經濟學者、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博士,以及資深財經新聞節目主持林小珍擔任主持,每周邀請各行各業不同嘉賓,論盡大大小小的香港事。
【羅家聰・一名經人】香港經濟學家、財經專欄作家,有「香港末日博士」之稱,愛研究歷史經濟數據尋出經濟大趨勢。此欄將每周回顧前瞻,從中分析你最要知的經濟數據及重點。FB專頁:facebook.com/kachung.law.988|電郵:[email protected]
【譚瑞玲・書海逍遙遊】香港大學文學院歷史系學士,曾任教香港中學及羅富國教育學院歷史系。後隨夫移民美國,入讀俄亥俄州凱斯西儲大學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Ohio) 研究院,獲歷史檔案學碩士及歷史系博士,專研美國華人歷史。 後由於一場重病,感到應從象牙塔走回人群中,開始從事文字工作,曾任討論普世社會公義的刊物《義顯之聲》 的編輯,在臉書專頁「來,咬一口」分享讀書心得、「華 人基督徒義顯社」評論時事,以及於其他美國華文雜誌如 《真愛》、《神國雜誌》、《傳揚》等寫作,並於洛杉磯華語電台節目談閱讀之樂 。 現與丈夫及三名子女定居美國加州。
【識字份子・留個記錄】曾任職主流傳媒多年,現為自由身。坊間流行識人好過識字,偏偏我只識字。
【關慶寧專欄】筆者是本港資深傳媒人,曾在多家傳媒先後仼資深編輯、兩岸組採訪主任、副總編輯、主筆室主筆。多家傳媒專欄作家。
【羅金義・風蕭蕭】羅金義,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教育大學大中華研究中心聯席總監。學習亞洲研究,書萬卷,路萬里;盛世邊緣回望港事世情,淒風蕭蕭,逆水深寒。
【關間聞・寫志公民】一介書生,喜歡舞文弄墨,讀書清議。遠眺天國,觀望人間,希望能跑近真理。「寫志」出處:「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 劉勰《文心雕龍.詮賦》
【羅永康・羅永康博客】一個自稱 IFC 六師弟的blogger,愛以基層角度看社會問題。
【譚蕙芸・譚蕙芸Facebook專頁】曾於北美洲留學主修電影和心理學,回港後於大學鑽研影星周潤發在港人心目中形象,之後成為記者遊走於報館和電視台,現於大學教新聞寫作,滿腦子是怪念頭,始終相信文字的魔力。著有《文字欲:回應時代的特寫新聞》。FB: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
【譚文豪專欄】飛機師,公民黨九龍東立法會議員,一對龍鳳胎之父,家有兩隻狗狗。關注海陸空交通問題,心繫動物保護、房屋、社區規劃和領展壟斷等民生議題。
【飄楊 & 小鳥・八千哩】香港。紐約。 遙遙八千哩、半天之隔的兩個城市,一東一西,各有不同背景和現況,政治大氣候的轉變,如何影響每一個生活在這兩個城市的人?兩個久居美國的香港人,在言語不同的國度,分享大蘋果的變化、浮生。
【譯者培根・思想自由無限】用譯文和原創介紹德國的文化、生活、時事和軼聞。歡迎聯絡筆者,推特:@blackboard_chn;電郵:[email protected]
【顧書維・左顧右盼】泛民前社區主任,現留學英倫,主修國際關係,奮力矢書,但求娛人自娛。
【顧秋田專欄】獨遊江渚,笑談春風秋月;浮生世外,慣看物換星移。 facebook.com/koochautin
【讀者來論・眾聲】這個專欄開放讀者來論,不設稿酬,稿件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主旨請註明:投稿【眾聲】。稿件是否採納由《眾新聞》編輯部決定。來稿請說明刊登時採用的名字。
【龔昨藍・留下來的聲音】愛音樂,敬樂樂樂。愛電影,愛人文,愛交談。英屬香港出生,中國香港籍,香港人。雙子座,與巨蟹神奇交界。不務正業,陶醉在生活日常之中,總在潮流之後,無定向生存著。
【讀材者・9樓C室】蝸居斗室,隨讀隨想。
【Last day嚟料】Last day已經過了,香港中學文憑(DSE)三月底開始考,現在是考生們最後衝刺備戰的時候。本欄邀請不同科目的老師,提供一些應付DSE考試的心得,讓各考生信心滿滿踏入試場。
【Raymond & Kia・台灣Upside Down﹣港仔港女撞牆記 】從未見過港人這樣落腳台灣,無喺度讀過書,做過嘢,溝過仔,把過妹,無走過水貨,無走過鬼,呢頭落機,嗰頭開店,東南西北都分唔清,以為自己飲緊陳妍希杯白開水,但其實台灣並無出塵脫俗,和全世界所有地方一樣,有血有肉。
【Chris Man・魚遊四海】熱愛大自然旅行和繪畫,喜歡接觸不同國家的人和了解他們的想法,曾經在《信報》撰寫旅遊稿和畫插圖。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elf.comics.around.the.world/
【Jocelyn Yu・樂在寧靜】樹仁大學新聞系畢業後,於日本鹿兒島和名古屋學習生活了約4年,考有「前結び宗家きの和裝学苑 きもの着付け一級講師」資格。現於香港大學修讀Art History碩士課程。旅遊文章散見於信報、Skyscanner HK等不同媒體,間中也擔當活動策劃、食譜編輯和日文翻譯。Writing is a way of thinking. IG account : jocelynyu
【David Tang專欄】大律師,著有《真假法治》。
【Ken Cheung・數碼廣告力場】筆者是資深社交媒體及數碼營銷專家。多年來曾為50多個品牌及企業策劃社交媒體及數碼平台策略,歷任多間4As及數碼營銷公司的社交媒體經理及主管,並研發全新大數據技術KREWatch分析、監控及改善數碼營銷流程,廣為各大商場、連鎖銷售、快速消費品客戶所用。筆者現為數碼媒體初創企業Krew Digital的數碼營銷總監。歡迎交流。電郵: [email protected]/網址:https://www.krewdigital.com/
【Ali Kwong・鄺阿里競選辦】我叫鄺阿里,是一頭三歳半金毛尋回犬,女性。所有同在城市居住的動物,都是人類的友伴,毛孩的權益,要得到人類的尊重,也需要我們發聲。
【BeBe・區西遊記】一個62歲老餅,退休18天後,便隻身踏足西班牙,老婆又肯俾批文,用最平的方法,去完成42年前大學時的夢想:流浪歐洲。香港中文大學學士,三藩市金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在香港李先生及董先生的港口及船務集團共工作了廿年;其餘廿年,則在美資,英資及日資工作,退休前四年,在中資國企工作,全部物流業。曾工作地點:美國7年、廣州年半、韓國半年、深圳廿年(每天過境)。工幹及旅遊超過150萬飛行哩數,相等於來回香港及倫敦150次;全球到過的碼頭港口:85個;全球到過的城市:未數過。曾在香港的港大,理大及科大作客座講師。
【Duncan Lau・天涯曲此時】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最大的分別就是不少人在生活裏忽略了音樂,如果在生活裏的某些時刻,配上音樂,會不會讓生命更多姿多采?如果生命能如電影般,做後期製作加入配樂,你會如何選擇?在此時此刻,你想起那一首歌?My FaceBook Page fb.me/DuncanLauHongKong
【Disportery Channel】「Sport」一詞源自英國法語(Anglo-French)disport、古法語 desport 或 deport,含有帶領人類尋求娛樂的意思。Disportery是一個體育知識平台,希望傳承這種為人們帶來快樂的力量。
【Edu Insights】本欄由HK Educators' Club整理及供稿。組織於2020年由幾名教育學者及資深教師成立,希望成為教師、學者、校長與行政人員、不同基金會及志願組織提供一個協作平台,除提供專業資訊外,更能集合各持分者所長,促進教育專業持續發展,以回應二十一世紀教育核心素養,探索及拓展未來教育的可能性。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hkeducatorsclub
【 Francis・一唱三和】於香港大學修讀語言學,自小對音樂及電影有濃厚興趣,希望盡力介紹世界各地的音樂和電影,令讀者在閒暇時逐漸對影音文化有更多認識。英文文章見:tri-angles|Francis Lo(http://bit.ly/2HQ3jUR)
【Call Me Bong】簡歷:數據派狂熱份子,精通各網上媒體平台的大數據分析、趨勢預測及高流量創造技術,並正利用「人工集體智能」技術開發的「自我學習粵語系統」,應用在媒體和市場分折推廣上。傳聞:2013年初從澳洲被誘騙回香港,在數碼港經歷三年零八個月,最後因編輯自主權的爭拗被放逐,重獲自由。支持二次創作的立場曾被資深傳媒人批評,被痛斥為「不學無術」。對數據分析的堅持和黐纏贏了不少綽號,如數據狗、文盲、澳洲監犯⋯⋯
【true fun】true fun是台灣的自媒體,由十多位台灣一線旅遊美食消費記者組成。專精日本與台灣有關生活品味美感報導,提供台灣多家媒體與網路平台內容。4項主打內容包括:truefun廚房、truefun吃飯、truefun出發和truefun選物。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rue-Fun-1515479058487955/
【FinMonster專欄】FinMonster相信,企業的存在意義,最終是為改變世界﹑令世界變得更美好,金融業的本份,便是忠實地為企業提供各種融資服務﹑為創造社會效益的企業提供堅實後盾,而非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先。基於這份信念,FinMonster提供嶄新﹑屬世界前沿的融資平台,串連企業與銀行,致力為企業提供更美好的銀行體驗,務求令各種社會理想得以被實踐﹑成為眾人生活一部份。FinMonster既快捷地為新創企業與中小企搜羅融資最佳利率,亦為香港各間銀行配對合適客戶。詳情可見我們網頁https://www.finmonster.com,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inmonster/。